為回應一位讀者要求,我最近發表了李嘉誠的長生不老藥和再談牛奶致癌。
不久之後,這位讀者寄來一個致謝電郵,但裡面同時卻又問我養生之道、人生座右銘,等等問題,希望我能做為讀者學習的榜樣。
這著實讓我感覺為難,遲遲不知如何應對:一方面,我有義務回應讀者問題,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拿自己做為“養生之道”的榜樣並不恰當。
畢竟,(1)每個人過去的背景和現在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適合我的養生之道,不見得適合你,(2)再怎麼會養生,我也不敢保證我就會比你更健康,長壽,或快樂。
但是,既然做為「科學的養生保健」的版主,我又難免覺得有義務讓讀者知道版主確實是身體力行,而非光說不練。
還有,其實我發表過數十篇“養生之道”的文章,但它們的點擊率都不高。所以,我也很希望有機會“推銷”我花了很多心血完成的這些“大作”。
就這樣,我“勉為其難”地如此回應那位讀者:
問:您都定時吃三餐嗎? 答:是的。我盡可能定時吃三餐。 問:三餐飲食内容? 答:我的飲食基本上是隨性(隨興),沒有特別講究,也沒有刻意安排。 我從不會因為聽說某某食物有什麼功效(抗癌,增強免疫力,幫助勃起,等等), 而特別去吃(請看有助勃起功能的食物)。 但可以確定的是,我非常怕過鹹或過甜的食物,也很少吃油炸的東西。 所以,我的三餐自然而然地就是低糖(蔗糖),低鹽,甚至於也是低脂。 我的早餐非常簡單,通常就只是兩片塗奶油的麵包,一條香蕉,和一杯黑咖啡。 既沒有蛋,也沒有肉,幾乎完全沒有蛋白質或脂肪。 那,您一定會問:不是說早餐最重要嗎? 但是,其實,那個說法是“有心人士”編織出來的(請看早餐危險?)。 我的中餐和晚餐通常就是米飯,蔬菜,肉類,和水果。蔬菜吃得比肉多。 肉類以魚為主,魚是以養殖鮭魚為主。水果是最後吃(請看水果,飯前?飯後?)。 對於酒,我一向是抱著敬畏之心,只有在應酬時才敢稍加“褻瀆”(請看喝酒臉紅,臉白)。 還有,我白天一整天看報告寫文章,一定要有好茶相陪。 對於茶的品質及沖泡,我就相當講究。 (附註:我從不刻意去買“有機”的東西。 我也寫過幾十篇文章,說基改食物及美豬美牛都是安全無虞) 問:運動? 答:除了無法抗拒的因素之外(如長途飛機),我每天運動。但隨著年紀,運動量逐年下調。 目前的功課表是,今天跑步(5公里),明天游泳(1.5公里),後天舉重,終而復始。 (請看什麽是最好的運動) 問:睡眠? 答:11點到7點。 問:保養之道? 答:從不吃維他命,從不用保健品,也幾乎從不吃藥(曾吃藥治療幽門桿菌)。 問:興趣是健康的方法之一嗎? 答:做喜歡做的事,當然是對健康有益。看書,畫畫,音樂,園藝,社交,聊天,公益, 志工,等等,都非常好。總之,盡量做一些能“忘憂“的事。 問:人生座右銘? 答:沒有人生座右銘。但我的一生就是運動,音樂,和醫學的綜合體。 所以,我的臉書旗幟就是以這三項“嗜好”組合而成。 (附註:臉書裡有我和音樂大師洪一峰,呂泉生,蕭泰然,任策及林生祥合影的珍貴相片, 也有我指揮合唱團及彈唱月琴、吉他的影片) 還有,我非常厭惡為謀私利而編造偽科學的人。我也很同情被這些偽科學騙了的人。 所以,如果硬要說出一個座右銘,那就用「打擊偽科學」吧。 (附註,目前我已發表300多篇文章,其中一百多篇是打擊偽科學的)
引用通告: 食用油的選擇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養生大師早逝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養生大師早逝 - 癌症資訊網
感謝您對台灣醫學保健知識上的貢獻與大方分享 ,雖然現在社會普遍對神藥仙丹的崇拜還是根深蒂固…
您這樣做或許只是杯水車薪 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只要教授您能夠繼續撰寫這些文章
我相信我們有天這個大環境還是能被我們改變的
讚讚
謝謝您的肯定與鼓勵。我建立和經營這個網站都是抱持著佛度有緣人的心態,何況我自己也從中學到很多,算是教學相長吧。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