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讀者許醫師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
感恩您無私的奉獻與付出,我們也在努力轉發您的文章和網站。不傷害您的眼睛,直接進入提問:
曾在您網站上看到一篇您寫自己如何養生的文章,注意到您說吃的是一般的植物油,但未詳細說明。這幾年大家都很關心食用油的問題,尤其之前發生橄欖油造假的事件,還是世界性的。
因此很想請問您選油的判準,是怎麼選的?冷壓的油跟高溫化學精緻的油真的有差嗎?我的意思是,因為一餐吃到用來烹調的油其實不多,大概幾c.c.,就算昂貴的冷壓更能保存營養素,但是否可能達不到顯著的差異(就身體健康層面)。
感恩您百忙之中抽空回答!
許醫師所說的「一篇您寫自己如何養生的文章」應當是指我在2018-3-5發表的我的養生之道。但是,在這篇文章裡我並沒有說我吃的是一般的植物油,也沒有提到食用油的選擇。我猜,許醫師大概是把我文章裡的這句話記錯了:「我的飲食基本上是隨性(隨興),沒有特別講究,也沒有刻意安排」。
有關烹飪或拌菜用的油(相對於養生用的油,如魚油),我在這個網站已經發表了十幾篇,其中這四篇應當是比較接近許醫師所希望知道的:
2016-7-20發表的芥菜籽油(Canola Oil)用不得?
2017-2-20發表的棕櫚油致癌?
2017-5-15發表的椰子油,苦茶油,真的這麼好?
2018-8-8發表的Canola oil,Rapeseed oil,一樣嗎?有害嗎?
至於許醫師所說的「橄欖油造假的事件」,那是在2015年全球性的新聞,而它之所以會發生,主要是因為生產商用次級的橄欖油混充為高級的橄欖油。因此,大家都在罵生產商沒良心。
但是其實,這種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消費者也需要承擔一些責任。如果消費者不盲目追求「高級」,生產商就沒有理由要魚目混珠。誠如一位油專家所說的:「與其花錢受騙,還不如不要買就不會被騙了。橄欖油真的沒那麼值得神化,依照使用習慣跟需求用油才是不二法門」(請看Lin Bay 好油)。
至於許醫師所問的「冷壓的油跟高溫化學精緻的油真的有差嗎」,答案是,就營養素成分而言,的確是有差別,但是,就身體健康層面而言,我相信(非科學證據),是不可能會有差別的。就如許醫師所說的「大概幾c.c」,能差別到哪裡去?
所以,許醫師問我如何選擇油,其實很簡單:一大瓶煎炒炸用的,兩小瓶拌菜沾醬用的。煎炒炸用的,除了價格外,唯一需要考量的就是「煙點」(smoke point)。玉米油和黃豆油都是高「煙點」的油,價格又大眾,所以是好選擇。拌菜沾醬用的,西餐可以選用橄欖油,中餐則用芝麻油,或是根據菜色需求而選用椰子油,花生油,等等。
總之,就健康層面而言,凡是合法製作的植物性油,都是好油。至於動物性油及椰子油,由於含有較高量的飽和脂肪酸,所以最好是偶爾為之。
引用通告: 飽和脂肪是最好的食用油?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BBC節目實驗:飽和脂肪的動物油反而較健康? - daytw.com
引用通告: 飽和脂肪是最好的食用油? - 癌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