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人體的臟器統稱為「五臟六腑」。「五臟」指的是「心、肺、肝、脾、腎」。「六腑」指的是「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所以,「五臟六腑」裡並沒有胰臟。
在西醫學裡,胰臟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內分泌器官。作為消化器官,胰臟分泌多種不同的酶來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作為內分泌器官,胰臟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來控制血糖高低。
胰臟癌也將在2020年成為導致癌死的第二名(僅次於肺癌)。請看胰腺癌發生及死亡俱增。
可是,一個這麼重要的器官,怎麼沒被睿智的大中華老祖宗發現呢?
要回答或討論這個問題,最好是分成兩篇文章來完成。
在上一篇,我已經討論了「中醫的胰臟就是三焦」。請看胰臟:中醫千年懸案(1)。
在這一篇,我將討論「中醫的胰臟就是脾臟」。
相信大家都聽過「開脾健胃」。也就是說,在中醫學裡,脾臟是一個消化器官。
可是,在西醫學裡,脾臟卻與消化毫無瓜葛。
上面的插圖是拷貝自百度百科的中医五行学。它正中央的小圖片顯示的是一個胃,可是標示的文字卻是脾臟。
那,為什麼會「指胃為脾」呢?
在中醫學裡,每一個「五臟」的成員都是攸關生死,重要無比。相對地,「六腑」就顯得較不重要。(三焦是例外,請看上一篇胰臟:中醫千年懸案(1)。)
也就是說,在中醫學裡,雖然胃和脾都是消化器官,但是,胃的地位是遠遠不如脾。
可是呢,在西醫學裡,脾臟是一個血液及免疫器官,與消化毫不相干。所以,如果中医五行学圖片的中央小圖是一個脾臟,那不就是不倫不類嗎?
這也就是為什麼圖片明明是個“胃腑”,但標示的文字卻是“脾臟”。
那,為什麼中醫和西醫對於脾臟的認知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在2011年3月第26卷第3期的「光明中醫」,有一篇中醫“脾”“胰”辨。它是由山東臨沂市中醫院的周明愛所主筆。(註:這個連結已經失效,但我已有下載該文,所以您可通過本網站的「與我聯絡」來索取)
該論文引經據典,詳細剖析。真的是一篇難得的好文。
但是很遺憾的,有幾位中醫師盜用這篇論文,成為他們個人的權威論述。
不管如何,我們來看看論文裡的兩個段落,就可大致了解“脾胰”如何成為一樁歷史懸案:
中國最早翻譯的西方解剖學著作是1622 ~ 1623 年成書的《泰西人身說概》,書中主要論及骨節肌肉和腦,並沒有脾等內臟解剖的內容。第一次提及“spleen”( 脾) 的是成書稍晚的中國第二部解剖學譯著《人身圖說》,書中“論脾”一章明確記載了當時西醫對“spleen”功能的認識:一是煉粗血為細血,二是具有消化功能。這和現在“spleen”是免疫器官的功能認識可以說是大相徑庭,然而,它和中醫脾主運化的傳統認識卻是比較接近的,因此,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中醫的脾和西醫的“spleen”就錯誤的對應起來。伴隨著《人身圖說》的廣泛傳播,中醫脾和西醫“spleen”的誤讀逐漸流行開來。
需要說明的是:在《泰西人身說概》、《人身圖說》這兩本中國最早的解剖學譯著中並沒有提及“pancreas”的解剖和功能。直到二百年後,1851年英國傳教士兼醫生合信譯著的《全體新論》才明確闡述了“pancreas”,不過由於當時中醫“脾”和西醫“spleen”的對應已經先入為主,所以合信誤以為中醫並沒有與“pancreas”對應的器官名稱,只好把“pancreas”直譯為“甜肉”。這種譯法曾被稍後的西醫譯書廣泛採用。 1886年英國醫生德貞在其著作《全體通考》中,根據自己對中醫概念的理解,參考中國北方民間對動物身上這個臟器的俗稱,首創把“pancreas”命名為“胰”,日本則創造了“膵”臟代指“pancreas”,1934 年科學名詞審查委員會討論解剖學名詞最終採納了“胰”這一翻譯名稱。至此中西醫“胰”、“脾”的混淆經過官方權威而最終確定下來,成為一樁歷史懸案。
從上面這兩段文字就可看出:
- “spleen”這個器官在西醫的早期也曾被認為與消化有關,所以它才會被翻譯成“脾”。後來雖然知道它與消化無關,但已無法改變原來的翻譯。
- “pancreas”這個器官在西醫的早期並不清楚有何功能。等知道它與消化有關時,已無法被翻譯成“脾”,而只好被翻譯成一個與中醫無關的“胰”。
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pancreas”就被翻譯成“脾”,那今天就不會有“中醫的胰臟在哪”的問題了。
附註:脾胰之間的混淆,不只是一樁中醫學的歷史懸案,也是一個普羅大眾的爛攤子(不管是中文或英文的網路資訊)。請看腰尺是胰臟?及腰尺,腰子,粉腸,生腸。。。。
給中醫「脾」正名:當初英譯中出錯
中醫的「脾」是西醫的「脾」(spleen)嗎?不完全是。中醫「脾」的功能是運化水穀,消化食物,是消化器官,位置居於中央,與胃以膜相鄰;西醫的「脾」(spleen)是淋巴器官,位置居於左邊,主要的功能是儲存淋巴細胞。西醫的spleen英文翻譯成中文「脾」,發生錯誤,造成很大的誤解與困擾,但是因為行之多年,很難加以改變。
為什麼會發生錯誤呢?中醫在中國已有五千年,西醫傳到中國在清朝,大約二百年前,當時翻譯的人不是中醫專家,所以出現差錯。中醫的「脾」應該是西醫的pancreas,翻譯成中文是「胰臟」,是消化器官。最理想的方式,中醫的「脾」包括現代西醫的胰臟(pancreas)和脾臟(spleen),但是主要部份還是胰臟(pancreas)。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12/n10052649.htm
讚讚
謝謝王醫師提供資訊。
讚讚
引用通告: 胰臟:中醫千年懸案(1)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人有腰尺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
thanks for this article.
I can not find the referenced ariticle, “在2011年3月第26卷第3期的「光明中醫」,有一篇中醫“脾”“胰”辨。它是由山東臨沂市中醫院的周明愛所主筆"
Is there anyway I can find a copy?
Thanks,
Vince Wang
讚讚
Apparently the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But, I have saved a copy in PDF format. Please send me an another request through 與我聯絡, and I will send you the PDF in my reply email.
讚讚
Great, Professor Lin. I am planning to start a drive hoping to convert the “Spleen" into “pancreas" as it should be in the acupuncture profession because the web sites explaining spleen as a digestive organ in the US it is getting out of hand in.
My e-mail is vwang@pacificcollege.edu
My private email is pbacupuncture@gmail.com
Thank very much.
I came across your site from my nieces husband’s recommendation last week. He is a TCM doctor in Taiwan .
I read many of your writings since and really appreciate your efforts and rigorous attitude in searching for the truth.
讚讚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words. I have sent the article to your private email.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