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人體的臟器統稱為「五臟六腑」。「五臟」指的是「心、肺、肝、脾、腎」。「六腑」指的是「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所以,「五臟六腑」裡並沒有胰臟。

在西醫學裡,胰臟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內分泌器官。作為消化器官,胰臟分泌多種不同的酶來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作為內分泌器官,胰臟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來控制血糖高低。

胰臟癌也將在2020年成為導致癌死的第二名(僅次於肺癌)。請看胰腺癌發生及死亡俱增

可是,一個這麼重要的器官,怎麼沒被睿智的大中華老祖宗發現呢?

要回答或討論這個問題,最好是分成兩篇文章來完成。

在這一篇,我將討論「中醫的胰臟就是三焦」。

在下一篇,我將討論「中醫的胰臟就是脾臟」。

hu1

在這篇文章的第一段的最後,讀者可以看到「三焦」。它是「六腑」之一。

相對於「五臟六腑」裡的其他十個成員,「三焦」對大多數人而言,應該是比較陌生的。

事實上,縱然是對中醫界的專家學者而言,「三焦」也一直是個謎團。

台灣的王元甫醫師在2006年獲得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而他的博士論文就是三焦之文獻與研究

在論文的一開頭,也就是摘要裡的第一段,就這麼說:

《黃帝內經》與《難經》被尊為醫家聖經,自古即然。《黃帝內經》說三焦與膀胱 有“厚薄、緩急、直結之別”;而《難經》兩度強調“三焦有名而無形”。在北宋以前, 醫家並無異議,多尊奉三焦“無形說”,有些醫家(如張仲景)雖未表態,但也沒反對。 直到南宋以後才開啟三焦“有形”或“無形”之千年大辯論。

千年大辯論!!!

南宋的年代是從1127年到1279年。所以,根據這篇博士論文,我們可以預期,有關三焦的辯論,至少會持續到2127年。

不管如何,我們來看看神農氏網站對於「三焦」怎麼說:

三焦是中醫特有的概念,在西醫解剖系統並沒有類似功能或器官。有些人更提出三焦有名而無形的說法,三焦實際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統稱。雖然已有人提出幾種學說如三焦為胰腺學說及三焦為整體代謝學說,至今,仍未有確切的定論。

有趣的是,在這篇文章的插圖裡,「三焦」的英文是TRIPLE BURNER(請看本文插圖的左半邊)。如果光是看字的話,還以為是「三重燃燒器」或「三重火爐」。(註:在王元甫醫師的博士論文裡,三焦的英文就直接用音譯為sanjiao)

不管如何,神農氏網站的這段文章裡有提到「有人提出幾種學說如三焦為胰腺學說」。

沒錯,提出「三焦為胰腺」的人叫趙棣華。他是大陸的中醫師,在1965年發表論文,主張三焦是胰腺。

可是根據王元甫醫師的博士論文,光是在1957年到2005年之間,就有60篇有關三焦理論的論文,而它們總共提出36種三焦的說法,包括三焦是腎,輸尿管,胸腺、前列腺,大動脈,脂肪,神經,淋巴,等等。

也就是說,「三焦為胰腺」也只不過是佔了眾多學說中的36分之一。

不管如何,王元甫醫師博士論文裡有引用另一位中醫師(蕭亦相)的話:

如果忽視了中西醫兩套不同的理論體系, 把三焦牽強附會地與現代醫學的網膜、神經、淋巴、消化系統、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 來加以等同,是很難合轍的。

所以,「中醫的胰臟就是三焦」,有多大可能?

下一篇,我會談「中醫的胰臟就是脾臟」(胰臟:中醫千年懸案(2))。這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卻是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