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父」通常是極其崇高的稱呼,例如「台灣半導體之父」,但如果是加給一個害人的勾當,那就另當別論。

我在這個網站發表的1500篇文章裡有兩篇的標題是帶有「之父」: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以及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虐童反證,而這個「之父」就是Dr. Michael Holick。

《一天一D:維他命D幫你顧健康》這本書的作者江醫師說他是師承「維他命D之父Michael Holick」。

那,既然所指的都是Dr. Michael Holick,「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跟「維他命D之父」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我在「維他命」的由來這篇文章裡說,維他命的發現,包括維他命D,是發生在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離現在至少100年。可是,Dr. Michael Holick現年才77歲(1946-),他怎麼有可能會是「維他命D之父」?

我在「維他命」的由來裡也有說,Dr. Elmer Verner McCollum(1879-1967)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維他命研究領域裡最重要的人物(至少是其中之一)。在許多文獻裡他被冠予維他命A及維他命D雙項發現者的頭銜,例如2014年發表的論文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of vitamin D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s(發現維他命 D 及其活性代謝物的歷史)。(註:雖然是維他命A和D的發現者,Dr. McCollum一生從未叫人要吃維他命補充劑。我相信他本人也從未吃過任何維他命補充劑)

這篇論文指出,證明維他命D存在的決定性論文是Dr. Elmer Verner McCollum在1922年發表的STUDIES ON EXPERIMENTAL RICKETS: XXI. 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A VITAMIN WHICH PROMOTES CALCIUM DEPOSITION(實驗性佝僂病研究:第二十一篇。 實驗證明促進鈣沉積的維他命的存在)。

所以,如果硬要說出誰是「維他命D之父」,那Dr. Elmer Verner McCollum絕對是不二之選。(註:每一種維他命的發現都是出自於好幾位科學家的集體貢獻。請看維他命:定義,發現,種類

至於現今的維他命D狂熱,那是發生在2004年之後。在那一年,Dr. Michael Holick發表Vitamin D: importa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s, type 1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osteoporosis(維他命D:預防癌症,1型糖尿病,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要大家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血清維他命D檢測,還要每天吃至少1000單位的維他命D補充劑。直到今天,20年來,他每年都要發表好幾篇論文,一再說維他命D不足是全球性的災難,以及維他命D補充劑可以防百病,治百病等等。

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在2024-1-1發表How Much Vitamin D Do You Need to Stay Healthy?(您需要多少維他命D 才能保持健康?),而它的副標題是:大多數人天生就具有良好的維他命 D 水平。 最近的研究並未證實這種化合物有助於對抗從癌症到憂鬱症等疾病的誇大說法。請看維他命D謊言氣球

有關Dr. Michael Holick,這篇文章有這麼一段話:「Holick 以提倡維他命 D 的促進健康功效而聞名,並寫了一本名為《維他命 D 解決方案:治癒我們最常見健康問題的三步驟策略》的書。 他每天服用 6,000 IU,並建議大家每天至少要服用 2,000 至 3,000 IU。 作為比較,2011 年醫學研究院的報告計算出,一般人每日的需求量為 400 IU。」

所以,Dr. Michael Holick是毫無疑問當之無愧的「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但是,江醫師竟然把他說是「維他命D之父」。這無疑是對醫學、科學錐心之痛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