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前天(2022-8-10)發表Analysis of Select Dietary Supplement Products Marketed to Support or Boost the Immune System(市場上支持或增強免疫系統的挑選膳食補充劑產品分析)。

研究動機:自新冠疫情以來,感冒、流感和免疫補充劑的銷售猛增。 在2019 年,《國家商業雜誌》報導的免疫補充劑銷售額約為 34 億美元,到了 2020 年底,這一數字增至近 60 億美元。支持或增強免疫系統已成為使用膳食補充劑的原因,即使某些聲明可能具有誤導性或在科學上不准確。 此外,缺乏有關此類產品和成分是否存在任何風險的信息。目前在整個膳食補充劑市場中,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已從 2019 年的 50 億美元成倍增長,而到了 2020 年估計為 84 億美元。電子商務佔整個保健品市場的 15.1%,而77% 是來自亞馬遜。膳食補充劑的電子商務、銷售和製造的增長,加上監管膳食補充劑的資源有限,使得跟上市場帶來了挑戰。摻假、錯誤品牌和誤導性聲明經常被報導。此外,由於美國軍人經常使用膳食補充劑,美國國防部 (DOD) 關於在國防部使用膳食補充劑的指令 (DODI) 於 2022 年 3 月生效。該政策的製定是為了提供指導並確保安全使用膳食補充劑,最大限度地減少因使用膳食補充劑而導致的潛在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對軍隊的風險,並防止潛在的紀律處分使用含有國防部禁用物質清單中成分的補充劑。 DODI 建立了操作補充劑安全 (OPSS) 作為膳食補充劑的首選計劃。
研究方法:在這個案例係列中,我們於 2021 年 5 月從亞馬遜選擇併購買了 30 種特色免疫健康膳食補充劑。使用液相色譜-質譜法進行產品分析。 通過對每種產品的分析檢測到的成分列表與產品的標籤上的成分進行比較,以確定產品的標籤是否準確。 產品標籤上的聲明也通過使用操作補充安全記分卡的一組問題來描述標籤的特徵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共評估了 30 種膳食補充劑產品。 根據產品分析,30 種產品中有 13 種具有準確的標籤。 在17款標籤不準確的產品中,有13款產品的標籤成分未經過分析檢測,導致標籤貼錯。 九種產品檢測到未在產品標籤上註明的物質,其中一些可能被認為是摻假的。 其中五個被貼錯標籤並包含標籤上未聲明的其他組件。 沒有產品的包裝上存在第三方認證印章。 在應用操作補充安全記分卡時,13 種標籤準確的產品中有 10 種獲得了 4 分或更高的分數,這意味著該產品“可能還可以/風險較小”。
結論:在本案例係列研究中,大多數測試產品的標籤和聲明不準確,不符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膳食補充劑提出的要求。 對於大多數精選產品而言,質量控制措施似乎不足,標籤上的聲明可能會誤導消費者。
討論:大多數膳食補充劑產品標籤上的聲明似乎延伸了被許可的聲明。 其他一些說法聽起來很科學,但沒有引用任何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 因此,尚不清楚這些說法如何或是否得到證實。 在另一項工作中,我們正在評估這些產品所做出的聲明是否反映了現有科學,即它們對尋求支持或增強免疫的其他健康個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消費者為改善健康而購買的膳食補充劑可能很昂貴。就30 天份的劑量,得分低於 4 的 17 種產品的平均價格約為 25 美元,而得分為 4 或以上的產品的平均價格為 31 美元。公眾在購買膳食補充劑時有權知道該產品是否正如標籤所示。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因為我們發現 30 種產品中只有 13 種是準確的。購買帶有第三方認證或驗證印章的產品應確保產品內容的準確性。這將證明標籤上列出的成分實際上在容器中;但是,它並不能確保產品的有效性或安全性。上述針對膳食補充劑的新 DODI 要求進行膳食補充劑教育,並禁止美國軍人服用任何含有違禁物質清單中成分的產品,這應該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風險。雖然我們不能假設任何產品都會帶來好處,但我們當然不會期望任何傷害;但是,存在標籤錯誤和/或摻假產品可能造成傷害的風險。
註:事實上免疫力是無法定量的。那既然無法定量,又怎麼能知道某某保健品是否能增強免疫力?請看改善免疫系統?以及增強免疫力抗癌,吃這個補那個。
30天份平均價格,我腦袋直覺閃出"Athletic Greens"訂閱制(30天份USD$99或GBP£97),各大名醫、健身教練、營養師無止境的洗腦推薦。恐怖的世界,招惹不起,我斷捨離。
例如這名A級網紅的史丹佛醫學院教授 Dr. Andrew Huberman (Athletic Greens 代言人) 建議推薦的保健食品一長串清單,是每天是保健食品,無需用餐嗎? #高階詐騙 #受眾為高消費力族群
前往 Medium.com 檢視
“When shows like Pod Save America run pseudoscience ads, they undermine their credibility | The Skeptic UK" 一文評論此現象,註:Pod Save America 是全美收聽率 Top 3 的節目,具有廣大影響力。
關於膳食補充劑標示不符,英國有名律師探討過這個議題(忘了在哪裡看到的),膳食補充劑廠商以「商業機密」而不公開相關文件是否符合公眾利益,先不提有效性,光是安全性都沒有獲得該有的監督。
Covid 時代,只要宣稱「免疫力」,民眾很容易不加思索下單。 #恐懼行銷 #屢試不爽
讚讚
對賣保健食品江湖術士的諷刺性幽默!
How to be a pseudoscience grifter 101 | Dr Danielle Belardo 如何成為養生偽科學詐欺師?
Step 1: Pathologize normal physiology 將正常生理機制給疾病化
Step 2: Make recs based on rat studies/human anecdotes/case studies 基於動物實驗、軼事謠言、案例研究,建議推薦商品
Step 3: Focus on sexy mechanisms instead of meaningful human clinical outcomes! 放大吸睛的"類"科學生理機制,忽視實質人體臨床結果
Let the supplement & biohacking $$$ roll in 賣保健食品、做養生達人,錢滾滾而來
***bonus points*** if you don’t agree with expert scientific consensus, major medical society guidelines, *especially* if you know something that no other expert on earth knows yet! 🫠 如果提出與科學共識、醫學會指引不同的觀點意見,大加分(aka 賣得更暢銷)
讚讚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hdZzAwAAQBAJ
“I Think You’ll Find It’s a Bit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相當有趣的著作,作者犀利解讀江湖術士(quacks)、記者編輯們如何扭曲科學實證的觀察。Quacks的歷史演進(醫療史的一部分)幽默歡樂卻也值得深思~
讚讚
朱槿梵《破解養生的迷思:國際級學術研究中的保健品真相》對於「球員兼裁判」,由廠商自行提出的實驗結果、低品質/謬誤的研究方式、無利益迴避的第三方實驗室機構、食藥署《健康食品保健功效評估方法》(研究方法學)、合法功效宣稱的議題與監管機制的瑕疵多有論述,我非100%同意其所有立場(有些我認為不太客觀的先入為主),但此著作參考價值甚高。
相同的「球員兼裁判」機制與「功效宣稱」監管問題,護膚品產業也高度雷同。例:「衛福部核准有效美白成分」全數在西方國家不得宣稱功效(尚缺乏客觀的證據,包括距離實證最靠近的左旋維他命C,不要說西方不流行的whitening,連西方女性追求的brightening,在標示都受到限制)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