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Eric Chou 2019-5-13在金針菇抗癌?回應:
請問林教授,這篇文章「小分子肽的營養吸收機制」,提出了許多研究者的研究,來說明「小肽能完整地通過小腸黏膜細胞直接進入循環」,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https://kknews.cc/zh-tw/health/9ye88lb.htm
上面那個網路連結所打開的文章的確就是「小分子肽的營養吸收機制」。它是在2017-7-1發表於《今日頭條》,而《今日頭條》就是一個專門在發布假消息偽科學的內容農場(請看我2018-9-5發表的「肽-諾貝爾獎傳奇」的傳奇)。
我數了一下,《今日頭條》裡共有30篇有關肽的文章,例如「饞嘴貓活性肽:史無前例的諾貝爾獎」,「人類獲得徹底健康的唯一途徑《補充小分子活性肽》」,以及「補肽,讓細胞健康,疾病跑光!」。
這些文章看起來都是由同一個見不得人的匿名者所寫,而其寫作手法如出一轍,全都是用一些什麼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來掩飾,來包裝荒謬至極,所謂的活性肽產品(請看插圖,紅X是我畫上去的)。
這些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是確有其人,但是,我可以跟您保證,他們的研究絕對不是像文章所說的那樣,而是被扭曲,或是被加料。
例如這句話好了:Hara等(1984年)在小腸黏膜細胞上發現小肽載體,進一步證實小肽能完整地通過小腸黏膜細胞直接進入循環。
這句話幾乎是完全正確,只不過有一個問題及一個錯誤。問題是,什麼叫做「小肽」?錯誤是,小肽根本不可能會直接進入循環。
我在2018-5-23有發表胜肽,蛋白質,怎麼吸收,其中的四句話是:幾乎所有四個胺基酸以上的胜肽和蛋白質,都無法被小腸吸收(即無法進入小腸的表皮細胞)。它們必須在小腸的管腔裡被分解成胺基酸,二肽,或三肽。然後,這些胺基酸,二肽,和三肽才能被小腸吸收。雖然胺基酸,二肽,和三肽都可以進入小腸表皮細胞,但是,只有胺基酸會被小腸表皮細胞輸出,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二肽和三肽在進入小腸表皮細胞後,會被分解成胺基酸。然後,小腸表皮細胞才把胺基酸輸出,進入血液循環系統。
好,我們接下來看《今日頭條》那篇文章的另一句話:血液循環中的小肽能直接參與組織蛋白質的合成。
這句話可就不只是錯誤了,而是荒謬至極 – 它是連最基本的生化常識都不懂。
要知道,蛋白質的合成是在細胞裡通過一個叫做Translation的程序來完成,而此一程序是根據遺傳密碼(基因)把一個又一個的氨基酸連接起來,最後才形成一條完整的蛋白鏈。所以,不管是小肽,還是大肽,都不可能直接參與蛋白質的合成。
讀者如果好學,想要進一步了解Translation的程序,那我建議您去上一堂很好又免費的課。那是一個叫做Khan Academy的非營利教育機構所提供的視頻,長度14分10秒。
不管您去不去看這個視頻,我奉勸大家,不要再浪費時間去看《今日頭條》的文章。對您來說,也許只是被騙個點擊率,或買個保健品。但對我來說,卻是每看一篇,就要折壽一年。
引用通告: 最有效的膠原蛋白?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紅蚯蚓酵素,口服療效?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紅蚯蚓酵素,口服療效? - 癌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