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8-4-27發表益生菌抗過敏?。那是為回應讀者Sam Chen而寫的。六天後Sam再次回應:
首先,感謝您的回覆,還是感恩您的無私付出,下面是我查詢到的一份資料:
https://healthforall.com.tw/?action=article_in&id=918
尤其裡面提到"為何益生菌可幫助緩解過敏?蔡肇基醫師指出,服用益生菌使消化道內好菌增多,抑制壞菌生長,改變消化道內菌叢生態,有助調理過敏體質。
蔡肇基醫師回顧國外研究發現,益生菌可增加保護型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一旦IgA較多,導致過敏的免疫球蛋白IgE便不會分泌,避免走向過敏一途。…
…
吃益生菌覺得無效
就可直接換產品
因為我不是醫學相關人員,所以可以幫我們解讀一下嗎?
Sam提供的那篇文章,我早就看過,而它所說的「改變消化道內菌叢生態」,乃是益生菌學說的理論基礎。所以,這個說法,就只能說是“予以尊重”。
至於「益生菌可增加IgA的分泌,…IgE便不會分泌」,我希望讀者能了解,那只是基於某些研究而提出來的一種說法。反對的聲音,大有人在。
譬如,蔡肇基醫師本人在正式的學術發表,也是這麼說的。不信的話,請看一篇他在2014年發表的論文。
這篇論文的標題是House dust mite allergy: environment evalua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住屋塵蟎過敏:環境評估和疾病預防)。
它的第一段的結尾是:
In the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indicated probiotics could increase IgA secretion and the number of Treg cells. However, some studies conducted in adults have contradictory effects in reducing allergic symptoms. Therefore, probiotics confer inconclusive benefits on the allergic symptoms.
我把它翻譯成: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增加IgA分泌和Treg細胞的數量。 然而,一些在成人進行的研究,在減少過敏症狀方面,具有相互矛盾的作用。 因此,益生菌賦予過敏症狀不確定的益處。
從這段文章就可看出,蔡醫師在學術論文的發言,是兩面兼顧,但是,他在對社會大眾的發言(Sam所提供的那篇文章),則是只講正面。
至於「吃益生菌覺得無效 就可直接換產品」,那是Sam提供的文章裡的一個小標題。
蔡肇基醫師所說的完整句子是「如果該種產品吃了有效,可繼續吃;如果覺得無效,就換另一種產品試試看」。
那,到底要試多少產品,要試到哪年哪月啊。
怪不得賣益生菌的人,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不管如何,去年6月25日台北榮總的宋晏仁醫師有發表一篇想調整體內菌相?與其買藥劑 不如從飲食下手。他說:
我並不主張要用補充的方式來獲得益生菌,而是應該想辦法利用天然食物,在我們的身體裡培養好菌、調整腸道「菌相」。
如果你能掌握正確的飲食配搭原則, 就等於掌握住了所謂的「 益菌元(prebiotics)」。益菌元指的是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食物,這些其實都在我們的「211平衡餐盤」裡。所以儘管益生菌很重要,但並不需要做額外補充,假如你真的考慮額外補充一點益生菌,那麼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只用一個品牌、單一或少數菌種,否則長期下來,你的腸道菌反而又會偏向某些菌株,對腸道也不是健康的。
在蔡醫師和宋醫師這兩篇文章之間,我想請讀者思考一個問題:
是你決定腸道細菌,還是腸道細菌決定你?
感謝林教授如此詳細且用心的回覆!
讚讚
林教授,請問那些食物有益生箘?
讚讚
酸奶(yogurt),韓國泡菜,以及其他發酵醃製的菜類。
讚讚
Well, not all yogurts are created equal. It’s better to find ones with “with live & active cultures" seal. This seal is a voluntary identification available to all manufacturers of yogurt whose products contain at least 100 million cultures per gram of yogurt at the time of manufacture. The LAC seal can also be used for frozen yogurt that contains at least 10 million cultures per gram at the time of manufacture.
Kefir and kombucha are good sources, too. Also remember to eat foods that are rich in fiber on the same meal.
讚讚
引用通告: 如何調整腸道菌相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益生菌,傷腦?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益生菌能改善心理疾病?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寡醣,額外補充有益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补充「寡糖」有助于身体健康?真相其实是「多吃没帮助」! | 九州ku游登录
引用通告: 腸道菌能控制我們?益生菌能改善憂鬱症? | 科學的養生保健
教授您好,
有關「腸道菌相」、「益生菌補充劑」、「抗生素療程」之間的關係向您請教,臨床上,於口服抗生素療程進行的同時,益生菌膳食補充劑是否會起到一定程度的助益?
個人處方籤上,伴隨口服抗生素,同時開立益生菌膳食補充劑(全額保險給付,非自費),醫師認為對於口服抗生素療程中對於腸道菌相的破壞可能有助益。數年前,家父一次手術後服用抗生素,執刀的神經外科醫師也提出相同建議,醫師無進行販售(保險也無給付),但有建議幾個品牌(藥字號,非食字號)作為參考,讓我自行去坊間藥局比較考慮。
口服抗生素療程為必要時,是否建議同時服用益生菌膳食補充劑?對於腸道菌相之調整,具有實質意義?
附註:個人粗淺認知腸道菌相、菌種具高度複雜性,對於「益生」之定義也持保留態度(一菌種對人體有害、有益,或是中立,受到個體差異性影響甚大,菌種間的動力關係也高度複雜)
讚讚
讚讚
感謝釋疑。我就印象在您著作裡曾有提及(果然是要複讀多次,經常查閱),看到Rx時瞬間狐疑不對勁🤨 個人認知裡是有新的微生物殖近腸道後,益生、害生或是中立,主要取決於宿主/個體原生菌叢生態,以及微生物間的共生或相殘,未必都是助益。
然而,神經外科、皮膚腫瘤科醫師皆做出雷同的建議,甚至開立作為處方籤(NHS給付)的一部分,似乎不少執業醫師對「抗生素破壞-益生菌彌補」之假說尚存在迷思?!或是說腸道菌叢生態的研究目前都頗pilot studies,執業醫師對未知領域持有懷疑論而提出的個人意見(但我驚訝NHS全額給付,即便益生菌在Rx上沒有相對應的診斷碼)?!
再次感謝釋疑!
讚讚
醫師有給病患提供solution的壓力,而建議服用維他命、益生菌是最方便、安全的。畢竟,安慰劑也可能是有效的,不是嗎?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