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聊天時偶爾會聽到某某人做過幾十切,幾百切,或是什麼共振,什麼正電子,等等。
越聽,就越有急迫感。
急迫,是因為朋友們對各種診斷顯影技術,不是一知半解,就是張冠李戴。
可是,偏偏在這種聚會聊天的場合,又不能給大家來上個長篇大論的課。所以,越聽他們講,就越覺得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來幫助大家正確地認識一些常用的顯影技術。
上面提到的幾十切,幾百切,指的是CT Scan(也叫做CAT Scan,中文翻成電腦斷層掃描)。這個技術簡單地說,就是立體的x光。也就是說,它可以顯示身體內部器官的立體影像。像朋友們最常提到的就是,某某人做過多少切,看到幾條冠狀動脈阻塞,等等。
所謂切,就是切片。也就是說,用x光來給器官做切片。切得越多片,影像就越清晰。目前我可以肯定的最高切數是320,但是,我是有看到800,甚至1500的說法。且不管真相為何,請千萬不要盲目最求大數字。很多情況,64切就已足夠。真正重要的還是在「人」(請看結尾),
CT Scan的優點是快速,無痛,以及無需要求病患在掃描時保持靜止。它的缺點是,x光可能會致癌,以及所使用的顯影劑可能會傷腎,引發過敏反應,等等。
另一個朋友們常提到的顯影技術就是MRI(中文翻成核磁共振)。它是利用強大的磁場來引起原子核釋放電磁波,然後把不同的電磁波組合成影像。它的優點是安全(沒有放射線)及無痛。缺點是,速度慢,噪音大,病患必須保持靜止,不可以有金屬物體(如心臟起搏器),等等。
MRI最常用於診斷脊椎病變(骨刺,椎間盤突出,等等)及運動受傷。
另一個漸漸常聽到的顯影技術是PET Scan(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它是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技術,能很精確地診斷癌細胞的進展(良性,惡性,擴散與否,等等)或消退(化療,電療是否奏效,等等)。
PET Scan最厲害的地方(最獨特的功能),就是它能顯示細胞的活性(如癌細胞是否很活躍)。反過來說,CT 或MRI只能顯示組織結構(如腫瘤的大小及位置)。
除了癌症之外,PET Scan也能有效地診斷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阿茨海默,和其他早期的癡呆症。
PET Scan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注射帶有放射線的顯影劑(用來偵測細胞活性),但通常是在安全範圍以內。
最後,我希望讀者能了解的是,不管掃描機器是如何先進,它所顯示出來的影像,最後還是要由人(受過專門訓練的醫師)來做判讀。
如果判讀錯誤,那縱然是1500切,也是枉然。
我的一位至親曾因車禍而做了膝關節的MRI。醫生說MRI顯示韌帶斷了,需要做手術。可是另外兩家醫院都說韌帶沒斷。現在已經過了半年,事實證明韌帶沒斷。
又有一位好友的弟弟,明明身體健健康康,卻被CT診斷有兩條冠狀動脈阻塞,把他嚇得寢食難安。後來到另一家醫院做CT,結果是乾乾淨淨,沒有阻塞。
所以,並不是說你做了最高檔的顯影掃描,就會得到萬無一失的診斷。
一個正確的診斷是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而掃描影像只是其中一項。
引用通告: FDA警告,MRI顯影劑風險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診斷攝影等於原子彈爆炸?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診斷攝影等於原子彈爆炸? - 癌症資訊網
引用通告: 介入療癌法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