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幾天發表的維他命D這個怪咖裡提到,佝僂病的發生,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
維他命D對骨骼的發育至關重要,所以,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都不能沒有它。
但是,為什麽說「幾乎」呢?
因為,陽光是維他命D最主要的來源,可是,有些脊椎動物是一輩子生活在沒有陽光的環境裡,譬如,裸鼹鼠(下圖)。
裸鼹鼠不但不需要維他命D,而且還會因為被餵食維他命D,而死翹翹。
當然,像裸鼹鼠這樣的情況,是屬於極端的例外。絕大多數的脊椎動物,譬如,日常出現在我們周遭的雞貓狗牛馬,都需要維他命D。
只不過,這些動物的皮膚是被毛髮覆蓋的,那牠們如何能靠曬太陽,來獲得維他命D呢?
我在前天發表的綿羊,紫外線,維他命D裡提到,史丁博克(Harry Steenbock)發現,只要用紫外線照射老鼠的飼料,老鼠就不會得佝僂病。
我也提到,現在市面上的維他命D補充劑,絕大部分是源自於綿羊毛裡的油脂,而其製作過程也是要靠紫外線照射。
有一篇2010年發表的研究更進一步發現,乳牛全身的表面,不管有沒有毛髮覆蓋,都可以經由陽光照射而製造維他命D。
也就是說,並不是只有裸露的(無毛的)皮膚才會製造維他命D。
很顯然地,動物皮毛裡的油脂,被陽光裡的紫外線照射後,就可以轉化成維他命D。
大家都知道,貓和狗常會舔自己的毛。而這也就是牠們攝取維他命D的途徑之一。
但是,維他命D不一定是要用吃的(或舔的),才能被攝取。
早在1927年,就有研究證明,維他命D可以經由皮膚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
所以,像牛馬羊等,不是以舔毛見稱的動物,在牠們皮毛上合成的維他命D,會經由皮膚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
以上提到的動物都是哺乳類,所以牠們攝取維他命D的途徑,也就大同小異。
那,鳥類呢?尤其是今年的主角,雞。
鳥類的屁股有一個油腺體(oil gland),那就是牠們維他命D的源頭。
油腺體的別名是梳毛腺體(preen gland)。顧名思義,鳥類在梳理羽毛時,會將油腺體分泌出的油脂,塗抹在羽毛上。如此,羽毛不但會有光澤,而且油脂經陽光照射後,也會轉化成維他命D。
所以,不論是鳥類,還是哺乳類,牠們的皮毛都含有大量的維他命D。而這不只是對動物自身重要,也是對吃牠們的動物至關重要。
怎麼說?
因為,動物園裡年幼的肉食獸,如果只吃肉,就會發生佝僂病。但如果吃帶皮毛的肉,則不會。
還有,獵鷹(下圖)在捕獲獵物後,一定會將獵物的羽毛,餵給牠們的雛鷹吃。如此,雛鷹的骨骼才能發育健全。
所以,凡是生長在陽光底下的脊椎動物,都可經由曬太陽來攝取維他命D。
但是,如果是生長在沒有陽光的地方,那就需要用吃的(裸鼹鼠是例外)。
那,這些動物的故事,與人有啥關係?
請聽下回分解。
引用通告: 維他命D是一種荷爾蒙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抗癌四大營養密碼?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維他命D抗癌,治癌?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維他命D中毒,狗飼料召回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貓狗也有維他命D的爭議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喔喔~難怪喔~
我娘有自己養蛋雞,我買了蚵殼摻入雞飼料讓牠們補鈣,但後來想想-難道牠們不用接收日照嗎?網路上說是說需要照射,那問題就來了-羽毛阻隔日照,光曬不到雞皮膚;我們家小朋友推測篩太陽時羽毛會膨起來讓陽光曬入,但是我不認同這看法,畢竟羽毛下還有羽絨,能曬到的面積真的太少。在網路上找了兩天沒看到可信的說法,直到看到這篇文章方才恍然大悟,謝謝教授的分享 ^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