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幾天發表的維他命D這個怪咖裡提到,美國的生化學家馬可倫(Elmer McCollum),發現魚肝油裡含有某種元素可以治療佝僂病。他把這個元素命名為維他命D。
可是,魚肝油並非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真正平常吃的食物裡,很少是含有維他命D的。鮭魚的含量最高,蛋黃裡也有一點,大概也就是如此。
所以,光是靠吃天然的食物,是無法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而這也就是為什麽,維他命D不應當被歸類為維他命的原因之一。
要獲得充足的維他命D,最好,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曬太陽。
當陽光裡的紫外線照射到我們的皮膚,它就會將皮膚裡的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轉化成維他命D。
事實上,紫外線不僅可以促進我們身體裡維他命D的合成,它也可以提高食物中維他命D的含量。
在1923年,馬可倫的學生,史丁博克(Harry Steenbock),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他最後證實,並不需要直接將紫外線照射到老鼠,就可治愈牠們的佝僂病。只要用紫外線照射老鼠的飼料,老鼠就不會得佝僂病。
也就是說,史丁博克發現,食物經過紫外線照射,就會變成含有維他命D。於是,他自己花了300元申請並獲得這一發明的專利。
這項專利的有效期是到1945年, 而到了這一年,由於紫外線的應用(照射牛奶),牛奶變成含有維他命D,而佝僂病也就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縱然是現在,絕大部分市面上的維他命D補充劑,也是拜賜於這項發明。
製作維他命D補充劑,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先從綿羊毛提取綿羊油,再分離出綿羊油裡的膽固醇,再用化學反應將膽固醇轉化成7-脫氫膽固醇,然後再用紫外線照射,將7-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他命D。
所以,如果你曾受益於維他命D補充劑(譬如加在果汁裡的),你就應當感謝史丁博克的這項發明。
很了不起的是,史丁博克從一開始,就將他的專利轉讓給他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學。而大學也因此,已經賺進了超過一億美金。
威斯康辛大學為感念史丁博克的貢獻,設立有史丁博克圖書館。
引用通告: 雞狗牛如何攝取維他命D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抗癌四大營養密碼?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維他命D抗癌,治癌?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維他命D的離奇身世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