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翻譯自一篇昨天(2016-10-11)發表的醫學文章,它的標題是”The Supplement Paradox”。

這個標題還帶有一個副題“Negligible Benefits, Robust Consumption”。我把這個副題翻譯成「微不足道的益處,強大勁爆的消費」。

從這個標題跟副題,讀者應該可以看出,這篇文章是在探討,為什麽美國人還繼續大量購買已被證實幾乎毫無用處的膳食補充劑。

這篇文章是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而其作者是哈佛大學的彼得柯亨醫師。所以,它的分量不容小觑。

vitamins圖片來源

我把這篇文章的重點整理如下:

在過去二十年裡,有關膳食補充劑的研究,不斷地獲得令人失望的結果。而在此同時,膳食補充劑危害健康的證據卻繼續積累。

美國對於產品安全證明的要求過度鬆散,導致市場上補充劑的種類迅速增加,從1994年的4千種,增加到2012年的5萬5千種。如今,膳食補充劑已經發展成超過3百20億美元的產業。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每年投資2.5到3億美元資助膳食補充劑的研究。而這些研究的總結是,大多數膳食補充劑沒有明顯的益處。

儘管如此,百分之五十二的美國人說,他們在過去30天裡有服用補充劑。這個數字,十幾年來沒有改變。

儘管在2006年已經有研究報告說,葡萄糖胺/軟骨素對治療關節炎毫無用處,但是直到目前,消費者對於葡糖胺和軟骨素的使用,基本上保持不變。

造成此種悖逆現象的因素之一是,法律為補充劑製造商提供了廣泛的空間來做廣告。譬如,儘管新證據表明某種補充劑無效,製造商還是可以根據舊資料來做廣告說有效。

此外,製造商還可以將廣告從一種補充劑,重新聚焦到另一種補充劑。例如,為應付大蒜和葡糖胺沒有顯著益處的研究結果,製造商轉向推銷輔酶Q10及甲基磺酰甲烷。

以上所列要點,是彼得柯亨醫師談論美國人在2012年之前使用補充劑的情況。但是事實上,從2012年到現在2016年,消費者取得資訊的方式已大不相同。我相信,現在的人之所以會繼續大量地服用補充劑,主要是受到網路廣告及謠言的影響。而很不幸的是,再好的科學研究,也比不上這類影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