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成立於七年前的今天(3月18日),已發表了1294篇文章,平均每兩天發表一篇多一點。

在這個YouTube、Twitter、Tiktok盛行的網紅年代,像我這樣的部落格早已是遠遠落後的烏龜。可是,依照我自設的慣例,我需要用當年生肖來搭配網站周年紀念,所以我只好請大家原諒,請您可別以為我的網站是夯到像飛兔騰空一樣。

有好幾位讀者希望我能把文章製作成影片,說這樣才能傳達給更多人。但一方面是我不想當網紅,另一方面是我實在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

去年12月16日收到一個電郵:「林教授您好,我是三民書局出版社的編輯翁__,每當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各種醫療保健謠言被轉來傳去,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您,非常感謝您長年投入心力寫專欄、出書為民眾解惑。三民是從教科書起家的出版社,明年將要迎接創立七十週年。我們有感於網路謠言實在層出不窮,對民眾的健康、財產都造成莫大傷害,於是計畫從明年起推出主題式的醫學科普書,除了破除謠言,更重要的是教導民眾科學判讀的能力,這才是長久之計。第一階段的主題包括益生菌、葉黃素、精油,或是依作者的專業觀察來重選主題。一書一主題,每年1~2本,每本約5~6萬字。不曉得林教授是否有興趣與敝司長期合作?若您有意願,我們再詳談書的各種細節。」

我給他的回覆是:「謝謝翁先生的邀請,但我的決定恐怕會讓您失望了。如您所知,我的文章都是基於科學證據,而蒐集科學證據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時間。經營這個網站六年多,發表了一千多篇文章,現已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所以,發行六萬字的原創文章專書,對我來說更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任務了。」

從2018到2022,我每年發表一本新書,分別是餐桌上的偽科學餐桌上的偽科學2維他命D真相偽科學檢驗站,以及健康謠言與它們的產地

之所以能一年一本書,共出了五本,並不是我時間太多或精力過人,而是因為一心出版社的蘇總編以及同仁們專業的策劃、整理和編輯。

前幾天收到一個電郵,要求授權使用我書中的內容做為台灣全國公私立高中的教材。但請恕我不能透露細節。

今年一月蘇總編寄來電郵,部分內容是:『這次第一本《餐桌上的僞科學》有再版,累印量9500(即將破萬!)。比較有趣的是,台灣有個連鎖中醫系統「一品堂」一月訂購了260本此書,應該是要來作為讀書會用書,真的是十分有教育意義呢。』(註:累印量指的是實體書,不包括電子版)

的確是很有趣。事實上一直讓我感到詫異的是,網站成立七年來有好多中醫師、中醫學教授及學生來和我討論,而他們都是秉持著科學的原則,沒有情緒性的言語。例如近日(2023-3-10)一位署名Philip的讀者在國會議員的妻子服用草藥後死亡的回應欄留言:「Professorcslin:感謝您的再次回覆。只要有完整客觀的報導,才能接近真實。敝人正在加拿大學習中醫 TCM 與中醫藥學,最近正在研究 Drug/ Herb Interaction, 您的相關報導與健康方面的研討都很好。有一本書 Meyler’s Side Effects of Herbal Medicine, 當中有很多用中成藥中毒與損害健康的實例。 不過敝人以為那是沒有真正的中醫師與因不肖商人與人們濫用藥物 Drug Abuse (不僅指吸毒)等因素致成,然而不應與中藥草與中醫學等皆造成副作用為主題混為一談,造成大眾誤會與恐懼甚而排斥。您認為呢?」

我給他的回覆是:「我沒看過此書,但相信您的看法是正確的。縱然是發表在頂尖期刊的臨床研究論文也還是需要經過反复驗證才能逐漸形成可供濟世救人的科學證據,何況只不過是一本未經同儕審核的書所列舉的個別案例。」

「科學證據」是我這個網站的核心,而我是將它用白紙黑字呈現出來,並附上連結,好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去查證。這可不是網紅影片做得到的。不信的話,請您自問:「我有看過提供科學證據的影片嗎?我有去查證過嗎?」

我的文章絕大多數是為了回答讀者提問而寫的。但由於搜尋及閱讀科學證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心力,所以有些文章的發表會落後提問一段時間,希望讀者能夠諒解。也希望讀者能繼續提問,好讓網站能邁向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