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讀者Elliot來網站提供了非常多有趣有用的資訊。我把它們整理成「Elliot留言集錦」,會分成12篇陸續發表。

我在2021-12-1發表讀者Elliot如何重拾健康,Elliot留言:
剛好閱讀到堆積在信箱裡上個月美國心臟科協會更新的2021 Guidelines新聞稿與內文,其中AHA pointed out that one option is to replace ordinary salt with potassium-rich salt, especially in the food processing sector.(含鉀代鹽)、Choose or prepare foods with little or no salt(低鹽或是無鹽料理)與教授著文相呼應,提供分享參考。也挺驕傲自己終於做到AHA 2021提出的10點建議(實踐難度真的高),一路來一步一步改變。教授的blog其實是新聞稿提及的societal changes,對抗widespread dietary mis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對社會意義很大,特別由衷感謝。

Guava留言: Elliot 是好榜樣!努力就有回報。遺憾的是:最需要改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人往往不見棺材不流淚。還會灑脫地說:命是我的,我自由選擇,結果我自己負責。實際上,一個人心臟病發、中風、洗腎、癌症、癱瘓、、承擔後果的絕對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都要背負惡果。如果家人不照顧他,法律上會犯「遺棄」罪,也會被親友指責,自己更有罪惡感。可以說,不顧健康、放縱自己的人是自私的人。

Elliot回應:同意您照顧好自己是照顧好家人的表現。猶記一名友人的母親曾說:「我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是為了往後不給兒女負擔。」讓我印象深刻。
老話一句「吃藥不忌口,枉費大夫手」,不單是服藥,而需配合生活型態改變。做得到「忌口」(心內科醫師笑說我的案例應該拿來激勵其他病患),養成一輩子的健康生活習慣,才是長久之計。
其實個人屬於「見了棺材才掉淚」,進而決心照顧好自己,從30多歲開始體重上升至臨床定義的肥胖,才懂得「均衡飲食,有恆運動」,快40歲發現高血壓,才懂得「減鈉生活」,近幾個月確診手臂上兩處皮膚癌(幸好早期發現,患部面積小,即將手術處理),才懂得「嚴格防曬」,由於再次罹患或其他部位增生概率相當高,一股腦掉進學習如何高規格穿防曬(預防復發最有效的手段),算是還債(身為男性普遍認為皮膚黝黑是健康的陽光男孩,而防曬意識低落,過度曝曬),最怕的確實是「不見棺材不流淚」,共勉之。愛自己,愛家人!

Sophia留言: 請問:可以自己調配噴霧鹽嗎?自己調配應注意什麼?

Elliot回應:溶液:一般飲用水、開水。

重量:不用特別去買精密的電子秤去秤重鹽巴(我是借用實驗室裡的儀器秤過),減鈉鹽裡頭附的小紅勺平匙,約略是1g,天氣潮濕時稍重,天氣乾燥時比較輕,但那誤差值沒有實質意義,無需太焦慮。

難處:買到迷你尺寸的噴霧瓶。小X百貨、批發的瓶瓶罐罐容器行、化工原料行,都有那種化妝品用的噴霧容器,網購可能也很多啦,我找到最小的是類似口氣芬芳噴霧、噴鼻液的小瓶裝,不到新台幣10元。我家人異想天開是用塑膠針筒,並且她覺得比噴霧瓶好用,還看得到ml數,也提供您參考。我覺得小針筒比較適合用在填充市售的薄鹽醬油,因為標示有每100ml的含鈉量,看得到ml數的針筒,容易掌控自身的上限鈉含量。

容器:盡量選擇稍耐熱的材質,有時候開水來不及放涼,溫水填充的話。一般PP塑膠應該都可以,很在意的話就考慮玻璃(如果習慣直接熱水調配的話,雖然安全上不太建議),PP塑膠瓶容易攜帶(我放襯衫胸前口袋)。

噴頭:日本零售那種現成的減鈉生活噴霧,通常是標示 “1 push = xxx mg” 的鈉離子,自製的話,我就以小紅勺計量。

保存:自製填充環境並非日本市售減鈉鹽水/醬油噴霧瓶那種無菌工廠生產(即便是,標示開封後也是要7日內使用完畢),不要一次做多日的份量,雖然鹽巴本身有些抑制細菌生長的屬性,但基於食品安全衛生考量,畢竟載體是水,沒有防腐劑下,我還是每天填充一次(10秒內的事),用完倒扣晾乾,隔天再填充新的。

我在2021-11-1發表低鈉鹽是送命鹽?。Elliot留言:我也附帶說明一下為什麼我是以每日3g鹽(非低鈉鹽,是一般鹽,無論是天然的或是合成的)去溶於水,1g鹽約400mg鈉離子,3g鹽就是1,200mg,保留一點quota給飲食中其他食物會攝取到的鈉離子,現實生活裡,比減糖(游離糖/添加糖)、飽和脂肪還要難躲避。每日3g~4g鹽,比較容易達標,無論是每日2,300mg或是每日1,300mg~1,500mg,低鈉鹽在味蕾過渡期或是疾病中的患者,是個輔助的選項。最後的大目標還是訓練+欺騙味蕾「少鹽低鈉」。

後記:文章發表後不久,讀者林志青在臉書回應:文章中提到玻璃瓶,其實玻璃瓶沒有比較衛生及安全,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google一下食品包裝容器的要求,玻璃瓶其實要做的化學檢驗分析很多項目,比起塑膠來說,我會選擇塑膠…..。而且在台灣的回收系統莫名其妙的,令人難以遵循,有時候我們直覺這是玻璃瓶,應該可以回收,但偏偏回收垃圾車的工作人員卻叫你丟一般垃圾?反而是塑膠,他們還會都收的比例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