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9-3-12)一早打開電腦,看到讀者Andy用臉書寄來的短訊:
究竟要多沒良心,才能讓醫師聯手來斂財。
短訊裡有附上一個網路連結,打開的是DISP討論平台,標題是醫師賣的葉黃素會比較有效嗎?。
所謂「醫師」指的是一個叫做「美的好朋友」的團體,而此團體有表示是由醫師組成。
會引起討論的原因是,「美的好朋友」是經常批判保健品,但是卻在昨天進行一個募資活動,要販售自己品牌的葉黃素。
這個募資活動非常成功,請看:
2小時突破730萬元大關,台灣最速群眾募資「葉黃素」紅什麼?
200 分鐘就群募千萬,MedPartner 葉黃素所引爆的「陰德值經濟」
有關葉黃素需不需要補充,我在2016-8-10有發表護眼需要補充劑嗎。我引用了美國三個最主要眼科機構的共同建議:(1)沒有黃斑退化的人和患有早期黃斑退化的人,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及避開危險因素(吸煙,反式脂肪,肥胖,等等),(2)患有中期或晚期黃斑退化的人,則需要服用補充劑(當然也需要吃蔬果及避開危險因素)。
「美的好朋友」在2018-5-2有發表一篇葉黃素真的能護眼嗎?葉黃素保健品與食物怎麼選怎麼吃?專家完整解析,其中的一句話是:原則上,能夠從日常生活飲食中補充當然最好,除非在攝取不足或有特別考量下,才會建議使用營養補充品。
除此之外,它還特地做了一個圖表。請看下面這個局部的截圖:
好,我們現在來看幾個在DISP討論平台的評語:
- 這個粉專也是挺矛盾的,一開始在批判保健食品廠商愛賺錢,說這些保健食品是多麼不必要,日常飲食就足夠了。現在自己開始賣起營養品 -_-?寫了長篇大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簡單講就是在做一樣的事情阿。
- 常常踢爆別人標示不符、誇大功效,現在輪到自己了。
- 標榜著做一個台灣人真正可以相信的醫療資訊平台…..可能最會xx台灣人的就是台灣人
- 標榜著不接業配,要群眾集資做醫療媒體資訊平台,結果自己業配起自己的產品。
- 用聳動的話語製造出群眾對於醫療、美容、保健食品資訊不清的恐懼。只有我們才是最有良心最無私的,以救世主之姿來普渡眾生。
- 終於可以進入業配主題啦~~~~ 啊不是,是大家快來買 最有良心的商品。
- 莫忘 江醫師の魚舖子 也是中了黑心油。
從這些評語可以看出,成功募資的代價可能是聲譽。
至於這個醫師品牌的葉黃素是否比較有效,或比較經濟合算,等等,請看下面這兩個專業的分析:
教授你好
很感謝教授能秉持道德良心,建構這麼好的網站
———————————————————————–
常看到別人說
最會欺騙台灣人的,就是台灣人
最會欺負台灣人的,也是台灣人
這陣子,陸續看到這類"實例"
————————————————————————
台灣的慣老闆,不當的剝削員工,工時長,或是,低薪資
很容易變相使員工處在慢性疲勞/休息不足的情形
又形成,在台灣,賣保健食品/保險等,過於盛行且有超額利潤
————————————————————————
我常看到,一些科技業人士,買保健食品,私毫不手軟
業務人員,帶有些許誘導/帶點恐嚇高估風險的銷售方式
使得這群多半高薪的買家,成為"超級肥羊"
曾聽過,某些公司的員工,一年花了快20萬台幣在買保健食品
若你當作一般餐飲,有多少人能夠花20萬買食材或是便當呢
卻願意買保健食品???!!!!
是不是正因為有人持續在買單,形成有利可圖,進而惡性循環
形成醫療體系,轉而覺得,我不見得要嚇你,你就自然買單
那就造就惡質文化
冷靜的選擇,合適自己的需求
而非高價就是最好
另外,有空檔之餘,就看看教授這個網站
這裡是個百寶箱
才可能降低被敲一筆當肥羊的機會
願大家健康
讚讚
跟林教授保養品的主題無關,「慣老闆」的問題,剛好最近自以為「讀懂」了這篇,提供參考。
簡單歸納,2002以後台灣實質GDP與實質薪資分流,差距愈來愈大,但「勞動報酬份額」並未如一般想像得愈來愈低,而是處於穩定狀態。GDP與實質薪資之所以差距愈來愈大,是因為台灣主力產品愈來愈不賺錢,營業額(GDP)增加,但獲利停滯,所以薪資也停滯。
http://research.sinica.edu.tw/taiwan-economic-salary-yang-tzu-ting/?fbclid=IwAR1rBubapFbBHF8_n79QA-iVCy6O3Z_nXxss5T42gYsJ2s_H39HFaFQ8Wnw
讚讚
謝謝王醫師
讚讚
sharing with all
讚讚
保健食品只要不違法不騙人,就合理。
如果說推銷保健食品就是有道德,那美國那麼多的保健食品公司,就應該就被批判的體無完膚,而不該在世界上大力推銷
讚Liked by 1 person
所有保健品,包括美國的,都是誇大“療效”,在法律邊緣玩弄民眾。
讚Liked by 1 person
引用通告: 乾眼症:藥師還介紹這些,太恐怖,a到z都快一輪了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