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幾天發表的「蕨菜致癌」的真相(上)裡提到,大量的網路流言說,蕨菜會致癌。但是,台灣農委會說,會致癌的蕨菜,是採自學名叫Pteridium aquilinum的蕨類。而台灣俗稱為「過貓」的蕨菜,是採自學名叫Diplazium esculentum的蕨類,並無致癌成分。
我接著在「蕨菜致癌」的真相(下)裡提到,日本科學家從Pteridium aquilinum分離出化學分子Ptaquiloside(中文是「原蕨苷」),並證實它可讓老鼠致癌。
可是,在我為了寫這兩篇文章而看過的大量科學文獻裡,並沒看到「過貓」是否會致癌,或是否含有「原蕨苷」。
「過貓」是否會致癌,攸關台灣同胞的健康,所以,儘管已發表了上述兩篇文章,我還是繼續搜尋有關蕨類致癌的資料。結果呢,皇天不負苦心人,總算讓找到了兩篇有關「過貓」是否含有「原蕨苷」的研究報告。
這兩篇報告都是發表在Current Science期刊。而這本科學期刊是在印度發行,並沒有被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收錄。也就是因為這樣,才如此難找。
在2006年發表的報告裡,一個印度團隊採集他們國內許多不同地區的8種蕨類,然後檢測它們的成體或嫩芽裡「原蕨苷」的含量。結果,在11個「過貓」的樣本裡,有10個是零,有一個是非常低量。
在2012年發表的報告裡,同一個團隊又檢測了他們國內16種蕨類的「原蕨苷」含量。結果,所有「過貓」的樣本都是零含量。
所以,根據這兩篇報告,可以推測台灣的「過貓」應該沒有致癌性。
不過,有一個關鍵問題是,當餐館端上一盤「過貓」,你能確定它真的是「過貓」嗎?
如果它其實是那種含有「原蕨苷」的蕨菜,怎麼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蕨菜致癌的實驗是怎麼做的。
這些實驗都是讓老鼠大量地吃蕨菜,天天吃,吃好幾個月。
這當然與人類,尤其是台灣人,吃野菜的習慣,大不相同。
所以,我個人的意見是,縱然吃到含有「原蕨苷」的蕨菜,得癌的機率還是微乎其微。
我們全家今年六月在溪頭偶然吃到過貓,到現在都還是念念不忘。下次回台,希望能有幸再享此一山珍。
我會在下一篇談「過貓與不孕」。敬請期待。
引用通告: 過貓與不孕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過貓,蕨菜,癌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