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3-8-23發表魚油補充劑護心:吹噓是常態,之後有3位讀者在回應欄裡討論他們對醫院、藥局、醫生、親友推銷保健品的切身經驗:

C.C.S.:「有時候想想,保健食品有比乖乖好嗎?至少小朋友吃乖乖真的會乖而且很開心。保健食品是商機,扛著生醫、生技推陳出新,醫院越是不容易醫治的,保健食品都可以改善甚至逆轉,我母親長骨刺疼痛,拒絕復健和治療,相信筋骨保健神物黑藥丸(就是類固醇),到最後痛哭哀號,開刀後坐輪椅和臥床度過後面十幾年的晚年。花血汗錢付上健康代價,子女規勸就偷偷買偷偷吃,把三餐生活費拿去買來路不明的神藥,導致營養不良,百病叢生。社會需要更多像林教授這樣有良知的知識份子貢獻一己之力,提供正確資訊,奈何媒體推波助瀾,有些人醫學苦讀十年,買豪宅買法拉利先…壺先懸掛在牆上…」

Elliot:『您這段「子女規勸就偷偷買偷偷吃,把三餐生活費拿去買來路不明的神藥」,個人也有切身感受,特別是越來越多藥局、藥妝店的藥劑生、銷售員,會主動去對年長者推銷各種保健食品,特別是那些溢價幅度高的品項,敝人家中長輩也耳根子軟以及因為人情世故,就掏出荷包捧場。有些是醫師在診間裡販售所謂「醫藥級保健食品」,那種「人家醫師說」、「在診所買的」更難抗拒。有些是周遭友人做直銷那種(例:教授發文那篇「管花肉蓯蓉」,安麗紐崔萊的直銷朋友就視為科學發現奇蹟之類的)。然後,保健食品的行銷上也經常以「孝道溫情」進行情緒勒索,把子女買保健食品給父母長輩塑造成是「孝順」,在這種打造出來的社會氛圍下,不買保健食品還會被周遭長輩們暗示「不孝」、「人家那個誰誰誰都有買給他爸爸,吃了有效餒」,很無奈又沒輒。各種輿論、人情、廣告下,老人家也會擔心焦慮(FOMO,fear of missing out)說沒有「補那個那個」會不會營養不良提早生病之類的,後來我實在無力對抗這些社會性的壓力,就買了一般的綜合維他命給家中長輩,同時告知說不是我買給你的就不要自己亂買/服用(來路不明),讓他們感覺「有補充到」的心安/安慰劑效應,減少擔心。這種心理負擔,對長輩是一種集體的錯失恐懼,對子女是一種有形的社會壓力,心累啊~』

C.C.S.:『這種文化不知道何時能結束?您說的「那種『人家醫師說』、『在診所買的』更難抗拒」,我媽常頭暈頭痛去藥局買藥,藥局老闆聽到我媽說XX感冒糖漿喝了有幫助,不知道是不是感冒(我認為應該是三高控制不佳)?老闆叫她拿整箱的(這種糖漿會上癮),從此整箱整箱拿還推薦給我姊姊整箱整箱拿,每天不喝就頭痛。合法毒品的概念嗎?我自己也被大醫院專科醫師寫條子推薦買純植物洗髮精,貴到不合理,我還以為終於找到好的產品了,結果也無效。期待教授可以出一本書來打擊神醫和神藥生態鏈,敲碗ing…。醫院現在也存在自費醫術和話術生態鏈(廠商業務共生),病患和家屬任宰任割,這些說違法也沒有,但是遇到就可能很無奈地噴血。』

Elliot:『「感冒糖漿整箱整箱拿」這聽起來頗爲驚悚,常見成分Codeine、dl-Methylephedrine等會抑制中樞,Paracetamol劑量過高也有急性肝損傷的風險,要注意要注意!我知道在台灣藥劑師會在沒有醫師處方箋販售處方用藥,處方用藥的感冒糖漿長期服用的風險頗高。「自費醫術和話術生態鏈」的問題非常無解,一方面是健保點數制度,會刺激醫師們要自尋財路,二方面是醫檢業、醫材業、藥業(含保健食品)、醫療儀器業的$$非常誘人,造就了不少名醫。另,「自費醫療/加購價」是一個問題,至少還是診斷後真的有生病,「消費醫療」問題更大,專治「沒生病」調理身體(中醫文化),用各種檢驗過度診斷,把人體正常生理運作給疾病化,然後刺激消費治療「沒生病」。◯◯發炎、◯◯體質、◯◯腺疲勞症、◯◯營養不足、◯◯菌叢生態絮亂、◯◯上升(CGMs)、◯◯漏症、◯◯前期、◯◯亞健康等。「合法毒品的概念嗎?」您這句讓我腦中直接跳出Macklemore一首暢銷單曲“Drug Dealer”,諷刺部分醫事人員是藥頭、藥販子,造成人們對成癮性物質上癮。歌詞一段“Take Actavis off the market, jack the price up on the syrup. My drug dealer was a doctor, doctor” #止咳糖漿事件 #DrugAbuse』

Deerhsu:「醫生在診間推銷….簡直無德!我就親身經歷過。」

Elliot:『我父親之前遇到一名醫師在診間裡推銷他買「醫療級魚油」與某台大知名蒼◯◯醫師推薦的「藥師級維他命D」保養心血管,而且家父的血脂肪是健康到top 1%~2%的程度(non-HDL-C 小於 65)。我聽聞後立馬叫他以後不要再去那間診所,只是做個健保每年提供的老人預防保健常規檢查(結果都好到不行,然後醫師就推銷他自費做進階健檢,沒病找病),也都被推銷買保健食品,很無奈。#醫師要慎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