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9-9-6發表鹿胎盤幹細胞?治百病後,有很多深怕財路被擋的人士來跳腳嗆聲。我叫他們拿出科學證據,他們就黑白亂講一通,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例如一個署名studying being的人就說:「…,而鹿是所有哺乳動物中唯一沒有膽的器官的動物,在牠進食時會透過自己本身動物天生的嗅覺,來避開有毒的植物,…。」

這個說法顯然是在暗示「鹿沒有膽,所以會避開有毒植物,而就因為這樣,牠們的胎盤就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的各種疾病,包括癌症」。(註:請看我發表的鹿胎盤胡扯更上層樓:鹿沒膽,所以能治百病,癌症

針對這個留言,讀者Guava回應:「賣鹿胎盤的挖空心思想騙人的招數,有些看了實在太好笑了。「而鹿是所有哺乳動物中唯一沒有膽的器官的動物,」是嗎?差遠了。馬科動物(例如馬,斑馬,驢)、大部份鹿科動物、駱駝、長頸鹿、犀牛、大象、鯨、大鼠(rat)、、等哺乳類都沒有膽囊啦。膽汁是肝臟製造的,這些動物雖沒有膽囊,他們還是有膽汁,只是沒有一個專門的儲存器官。他們的膽汁通常是持續流入小腸。鹿吃植物特別謹慎、不吃有毒的嗎?未必」。

有關鹿吃不吃有毒植物,我已經發表鹿不吃有毒植物?鹿胎盤騙子挖空心思。有關鹿是不是唯一沒有膽的動物,請看下面分析。

有關動物有無膽囊的文獻,最早出現的是古希臘哲學家和博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50年的著作動物的歷史。他說:「有些動物在靠近肝臟的地方有一個膽囊,有些則沒有。 在胎生的四足動物中,鹿是沒有膽囊的,狍子、馬、騾、驢、海豹和某些種類的豬也是沒有。大象也是沒有。」

直至今日,已經兩千多年,亞里斯多德的論述仍然被一致公認是正確的。那麼,為什麼現今賣鹿胎盤的騙子還要丟人現眼地瞎掰鹿是唯一沒有膽的動物?

也許兩千多年是太久遠了,那我們就來看近一百年來的論文好了:

1916年: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liary system in animals lacking a gall-bladder in postnatal life(關於出生後沒有膽囊的動物膽道系統的發育)。眾所周知,某些脊椎動物總是沒有膽囊。 似乎沒有一般規則來管理這種特性的分佈。 …它通常存在於魚類中, 儘管少數幾種鯊魚沒有。 據說膽囊總是存在於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中。 它在包括鴿子在內的許多鳥類中都缺乏。 在哺乳動物中,許多囓齒動物和許多反芻動物、厚皮動物和其他一些有蹄類動物都沒有膽囊。 鯨目動物也沒有。

1922年:DO SPECIES LACKING A GALL BLADDER POSSESS ITS FUNCTIONAL EQUIVALENT?(沒有膽囊的物種是否具有其功能相當的結構?)。在高等動物中,牛和綿羊有膽囊,馬沒有,山羊也沒有,而近緣的鹿也沒有。豬和野豬有,但南美洲的貒豬(peccary,也叫做臭鼬豬)則沒有。 在鳥類中,鷹和貓頭鷹有,而鴿子則沒有。在囓齒類動物中,小鼠(mouse)有,而大鼠(rat)則沒有。 一種地鼠- 袖珍地鼠 (Geomys bursariu)沒有,而另一種地鼠 – 條紋地鼠(Spermophilus tredecimlineatus)則有。

1936年:The Gall-Bladder in Animals(動物的膽囊)。牛和綿羊有膽囊,但山羊、鹿、駱駝和馬沒有膽囊。 長頸鹿可能有一個或兩個膽囊。 鯨魚沒有膽囊,但與之密切相關的海豚卻有。 小鼠有膽囊,但大鼠沒有,條紋地鼠或地松鼠有膽囊,但口袋地鼠則沒有。 土豚(Aardvark,也叫做土豬或食蟻熊)有兩個膽囊。大象沒有膽囊。

1966年:The intramural pouch in the duodenum of the indian elephant: a macro- and microscopic study of six cases(印度象十二指腸壁內囊:六例宏觀和微觀研究)。正如亞里斯多德已經知道的那樣,大象沒有膽囊。

比較近期的,請看2021年的Comparative anatomy of the hepatobiliary systems in quail and pigeon, with a perspective for the gallbladder-loss(鵪鶉和鴿子肝膽系統的比較解剖學,從膽囊丟失的角度來看)。雖然已知膽囊丟失發生在許多譜系中(例如,鴕鳥、鴿子和其他鴿形目動物、獵鷹、鸚鵡和雀科的某些物種),伴隨這種現象的肝膽系統的形態變化在比較解剖學研究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記錄。

所以,不論是兩千多年前,還是近一百年來,大量的科學文獻已經記載「沒膽的動物」是多不勝數。只不過誠如讀者Guava所說,賣鹿胎盤的挖空心思想騙人,才會鬧出「鹿是唯一沒有膽的動物」這麼一個天大的笑話。

至於為什麽有些動物有膽囊,而有些則沒有,網路上可以看到一些專家討論,例如韓國首爾大學獸醫學院教授Shin Nam-sik在2009-2-15發表的Life without a gallbladder(沒有膽囊的生命)。

他說:「雖然沒有科學證明為什麼有些動物有膽囊而有些沒有,但據了解,膽囊的存在與食物攝入的間隔有關。 像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這樣間隔進食的,一次需要大量的膽汁,因此在它們的解剖結構中形成了膽囊。然而,頻繁進食且間隔時間不長的動物不斷需要膽汁,因此不需要儲存膽汁的器官。鹿科的所有成員…,所有的馬科動物、駱駝、長頸鹿、大象、犀牛、鯨魚、一些鳥類(如鴿子)、老鼠和一些魚都沒有膽囊。」

此一說法,乍看之下似乎有理,但卻難免會陷入簡單但錯誤的「二分法」思維。想想看,「鵪鶉有膽,鴿子沒膽」、「綿羊有膽,山羊沒膽」、「海豚有膽,鯨魚沒膽」、「小鼠有膽,大鼠沒膽」,能夠用「間隔進食vs頻繁進食」來解釋嗎?

這位韓國教授在文章的一開頭說:「當一個人行為古怪或說傻話時,韓國人說他沒膽。當一個人勇敢、強悍、冒進時,我們就說他膽子大」。

這很顯然是源自中國的「有膽、沒膽、大膽、小膽、膽大包天、膽小如鼠」,但是,我相信您一定看過這樣的場景 – 萬獸之王的獅子遇到萬獸之霸的大象 – 「有膽的」被「沒膽的」嚇破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