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朋友Peng Peng在2022-9-23用簡訊聯絡:「林教授 您好:打擾了,拜讀您的著作了解到很多正確的資訊,最近看到一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原來以為正確的健康均衡的飲食方式,此書的作者,提倡全肉食的飲食方式、及作者在書中提到非常多原本我認為健康的食物和很多議題,非常希望教授您百忙中抽空了解,很希望能夠知道您的看法,為我解惑,感激不盡。」

這本書是2022-8-12發行的《肉食密碼》,而原作是2020-2-18發行的The Carnivore Code: Unlocking the Secrets to Optimal Health by Returning to Our Ancestral Diet。作者是Paul Saladino。他雖然有醫師文憑,但卻不在醫院或診所工作,也從未發表過任何醫學論文。他的全職工作是行銷全肉食飲食(Carnivore diet)和營養品。譯者是黃亭蓉,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就讀英國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舞台與廣播媒體編劇研究所。我在她的臉書看到她手上拿著一大塊扭結麵包,還說她超喜歡吃這種麵包。我也高度懷疑這本書的發行人真的是奉行全肉食飲食。
不管如何,我們來看《肉食密碼》的內容簡介:「改善自體免疫疾病,減輕發炎症狀,破解植物性飲食益處的迷思,用全肉食找回身體健康!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狼瘡、甲狀腺疾病、牛皮癬、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許多病症都將獲得改善。保羅‧薩拉迪諾醫師在這本開創性的書中,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那些我們以為對健康至關重要的食物,如全穀物、植物和綠葉蔬菜對身體並不如你想的有益處!薩拉迪諾醫師結合了科學、歷史以及自己身體力行驗,破解了植物性飲食益處的迷思,並揭示了全肉飲食的治癒潛力,提出這才是最符合我們的身體的飲食方式。」
這份簡介裡有提到「科學」,所以我就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Carnivore diet做搜索,結果共搜到三篇論文。
2020年:Can a carnivore diet provide all essential nutrients?(全肉食飲食可以提供所有必需的營養嗎?)。這篇論文是作者在闡述個人意見,但卻沒有提供任何全肉食飲食的實驗結果。作者自己也說:「全肉食飲食是一種新近流行但尚未有研究的生酮飲食形式」。(註:生酮飲食不是全肉食飲食,而是高脂飲食,請看一位生酮醫師之死)
2021年: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among 2029 Adults Consuming a “Carnivore Diet”(2029 名“全肉食飲食”的成年人的行為特徵和自我報告的健康狀況)。這篇論文是用網路問卷調查做研究,而對象是自稱奉行全肉食飲食的人。它的結論是:「與普遍預期相反,全肉食飲食的成年人幾乎沒有受到不良影響,而是報告了健康益處和高滿意度。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些發現的普遍性和這種飲食模式的長期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
2022年:Limitations of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and Metabolic Markers among Adults Consuming a “Carnivore Diet"(“全肉食飲食”的成年人自我報告的健康狀況和代謝標誌物的局限性)。這篇論文是在批評上一篇論文不靠譜,例如:「最令人擔憂的是,包含與代謝標誌物(如血脂)相關的自我報告數據。如前所述,這些數據未經驗證,並且還存在報告偏差。 此外,我們認為此類數據由於其未經驗證的性質而通過嚴格的同行評審是極不尋常的,特別是當前和飲食前值的使用不一致。 考慮到將追隨者納入非常特定的飲食模式所固有的選擇偏差,缺乏經過驗證的生物標誌物數據也應謹慎處理,其科學有效性值得懷疑」。
著名的克里夫蘭診所在2021-7-1發表The Carnivore Diet: Can You Have Too Much Meat?(全肉食飲食:你能吃太多肉嗎?):「全肉食飲食中纖維含量極低,這會導致大量便秘,而且風險變得比沒有排便要嚴重得多。如果你已經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膽固醇、任何中風病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你絕對不應該嘗試這種飲食。這種飲食也會讓所有蛋白質和脂肪變得更糟,消化需要更長的時間。全肉食飲食含大量飽和脂肪,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或壞膽固醇升高,並使您面臨患心臟病的風險。」
ABC Everyday在2022-8-11發表Why the carnivore diet is popular right now(為什麼全肉食飲食現在很流行)。這篇文章的作者Ange Lavoipierre問美國文化戰略家Matt Klein:「是什麼推動了歷史上這個時刻對肉類的熱情」。Matt Klein回答:「我們正處於一個極端的時刻。文化以緊張的形式存在……當我們看到素食主義興起時,就會看到逆向的拉動 ,那就是全肉飲食。我們生活在一個元宇宙或多元宇宙中,對吧?你可以選擇你自己的冒險。總的來說,機構信任正在下降,陰謀論正在上升。在文化不穩定的時刻,我們正在尋求解決方案、道德,以及志同道合的人來圍繞在我們身邊。」
沒錯,物極必反。全肉飲食是一個極端,而全素飲食則是另一個極端。中庸的均衡飲食是老生常談,沒人愛聽,所以一定要胡扯極端的飲食才會有人願意花錢來聽,來看,來頂禮膜拜。台灣不是也有一本叫做《救命飲食》的書嗎?它不是說肉食是百病之源,而素食則是可以治百病嗎?
有讀者來問我關於《救命飲食》這本書,所以我就直接用這個書名寫了一篇救命飲食。我在最後說:「總之,極端飲食主義者,不管是叫人家要多吃脂肪,還是叫人家要斷絕動物性食物,往往是會操弄或扭曲數據來支撐他們不可能被證實的主張。所以,像《救命飲食》這樣的書,看看就好,不要太信以為真。」
這段話套用在《肉食密碼》這本書也是完全恰當:看看就好,不要太信以為真。畢竟,翻譯這本書的人也不相信嘛,不是嗎?您也可以打電話給出版社,問問看老闆和員工有多少人相信。
註:我發表很多批評極端素食主義的文章,而最新的一篇是今年一月的What the Health影片,暗藏玄機。我在這些文章裡面揭露了極端素食主義者的種種行銷技倆,而這些行銷技倆現在又被極端肉食主義者如法炮製。
其實學術圈本來就是個狼狽為奸的團體
論文不只抄襲有問題!Science 也曝光論文審核「潛規則」:作者名氣越大、審稿人打分越高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00033-the-unspoken-rules-of-academic-review-were-exposed-by-science
讚讚
沒有任何一個制度是完美的,民主政治,大學招生、考績升遷、論文評審…。
只能在不完美中力求完美。
讚讚
您連結的研究實在太有趣了。這個現象大家都知道,終於有人證明。
這個現象是審查偏見,不公平、但不算違背倫理。
更糟糕/違背倫理的也有。例如:沒有名氣的研究人員投稿論文時,為了增加論文被接受的機會,有時候甚至主動邀請有名的學者列名為作者。當然,有倫理道德的學者會斷然拒絕在自己沒有實質參與貢獻的論文列名。但是如果論文水準不錯,也有些不肖學者會欣然接受「賺」一篇論文。這是令人不恥但是確實存在的共犯結構。
讚讚
Matt Klein的這段話,我也曾拿來嚴厲地提醒我的朋友(健身教練),給學員的訓練及飲食指引,應基於『科學實證』、而非『長官或同儕見證』。
(也有拿謝家明醫師的「如何看待輔助療法或另類療法」詰問)
他們都沉默數天無法應對。
詰問類項如下:
(1)貴所是提供學員『Train』,還是給『高危』『Treatment』?
(2)在恰談合約時,是以業務為導向,或基於公益?
(3)『高危』的潛在因子,如主訴中風但想運動,在恰談時有鑑別出來,適合什麼類項的運動?
(4)對高風險的學員,及帶課教練,公司制度面上有何風險評估?
(5)給予學員的訓練或飲食指引,是何種來源?
是『薈萃實證』?、
是『單篇文獻的推論』?
是『前輩的見證』?
還是『商業學術』(雖然你們可能不清楚)?
(6)是否有因材給與指引?如有薈萃分析指出高蛋百能增長肌肉「1」;
但高蛋白也會高脂,是很飽的飲食,所以會低碳,教授您曾推薦的一篇薈萃分析講到低碳飲食增加全因死亡率,不適合高危險群「2」
『唉!活在幸福的幼年時光是美好的。』鏡頭的畫素提升了,很多過去不可見的現像,要有足夠抗壓性去承擔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67436/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1-2022期刊影響力 IF:13.8)
【蛋白質補充對健康成年人肌肉質量和力量增加的影響的系統評價、薈萃分析和薈萃回歸】
(2021-2022被引用:71+34=105次,760%IF值。)
【聯想】
關尹子曰:
「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于此矣。喻道者不言。」
●年長者、未受過訓練的人,服用蛋白質補充劑的效果不佳。●
【資格標準】
阻力運動訓練 (RET) 持續時間≥6 週並補充膳食蛋白質補充劑的隨機對照試驗。
【結論】
(1)在長期阻力運動訓練期間,膳食蛋白質補充劑可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的變化。
(2)年輕人服用蛋白質補充劑改善無脂肪質量 (FFM) ,會比年長者更有效。
(3)受過訓練的人服用蛋白質補充劑改善無脂肪質量 (FFM) ,會比未受過訓練的人更有效。
(4)阻力運動訓練期間,健康成人每天補充約 1.6 g/kg 的蛋白質就足夠了。
(5)如果蛋白質攝入量低於 1.6g/kg/d,則必須加強阻力運動訓練 (RET),及一次重複最大力量(IRM)的強度變化。
「2」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18)30135-X/fulltext?fbclid=IwAR1BLV3DQRASrfbqTnz4QHPI0QIke-eYjRocQKb6uhsTe3OdjHXTsbUSjBI
《柳葉刀期刊》
『膳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死亡率: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和薈萃分析』:
「…有利於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如羊肉、牛肉、豬肉和雞肉,與較高的死亡率相關…」、
「…有利於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飲食模式,如蔬菜、堅果、花生醬和全麥麵包與較低的死亡率相關…」、
「…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高百分比和低百分比都與死亡率增加有關,在 50-55% 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下觀察到的風險最小…」、
「…碳水化合物能量消耗的百分比為 50-55%與最低的死亡風險相關。…在所有隊列(432 179 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中,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70%)均比中等攝入量帶來更大的死亡風險…」
讚讚
引用通告: 新書《茹素運動員》:又一極端飲食謬論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低蛋白,擬斷食,健康長壽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