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來有好幾個群組都在傳一個圖片,而目的是在嘲諷養生,甚至是在鼓勵吸煙。

圖片的上半是一個中年男子,而文字說明是:「長壽專家林雪峰去世,享年51歲。不吃甜食,不吃肉食,不吃方便麵,不吃油炸食品,不熬夜,過於注重養生,營養不良的專家把自己活活整死了!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終於把自己給整死了。」
圖片的下半是一個正在抽煙的老太太,而文字說明是:「104歲老奶奶一天三包煙:勸我戒菸的醫生早都死了。」
其實,那位男子的名字是林海峰,而不是林雪峰。根據百度百科,林海峰的生平是:「1968年生,2019年11月11日死。生於福建永安,東南亞著名的演講激勵大師, 曾任陽光森林健康機構董事長,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賣保健品起家,鼓吹斷食排毒。2019年11月11日,稱“自然療法大師”的林海峯,在雲南麗江意外身亡,終年51歲。林海峯朋友向記者表示,出事前幾天,林海峯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稱自己吃了一包過期的紅棗,“全身僵硬”,但他沒有去醫院,通過嘔吐的方式,將食物吐出來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隨後,他刪除了這條朋友圈動態。幾天後,林海峯和一些朋友去麗江遊玩,當日吃過晚飯後,林海峯突發意外倒地。被送到醫院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大家懷疑是“食物中毒”釀成悲劇。“他自己是做自然醫療的,可能認為自己能夠排出來,就沒有去醫院。」
從這段敘述就可看出,這位所謂的養生專家是以賣保健品起家,鼓吹斷食排毒的自然療師。那,請問,保健品,斷食,排毒,自然療法是正確的養生嗎,是有科學根據的養生嗎,是值得效法的養生嗎?(註:我發表過數百篇有關保健品,斷食,排毒,和自然療法的文章,請自行搜索點閱)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那張網傳圖片不提林海峰是採行這些荒謬的養生方法,卻偏偏要說他的養生方法是「不吃甜食,不吃肉食,不吃方便麵,不吃油炸食品」呢?
有關「104歲老奶奶一天三包煙」,我在這個網站成立不久後(2016-4-13)發表的世紀大騙局裡就有說:【您也一定聽過類似這樣的名言:「我祖父每天一包煙,活到九十幾。」所以,您是不是也同意,西方醫學是「世紀大騙局」?但是,請您再看,本文開場第一句話裡提到的「機率」。沒錯,西方醫學會告訴你,因為你每天吸一包煙,所以你得肺癌的「機率」會比不吸煙的人高出許多。但西方醫學絕對不會跟你說,你「一定」會得肺癌。如果你常運動,西方醫學會告訴你,你得心臟病的「機率」會比不運動的人少許多。但西方醫學絕對不會跟你說,你「一定」不會得心臟病。】
也就是說,醫學上的建議都是根據統計數據而做出來的。如果你遵循這些建議,那你生病或早死的機率就會較低,但是卻不能保證你就一定會健康長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殺死多達一半的使用者,每年導致超過 800 萬人死亡。 其中超過 700 萬人是死於直接吸煙,而約 120 萬人是死於二手煙。
根據美國CDC, 吸煙會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 是可以預防的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有在醃製食物好壞,北醫學生採訪這篇文章裡說:「任何人,只要他願意承擔已被告知的風險,都可以選擇做他喜歡做的事,不管是三餐都吃泡菜,或是每天抽個三五包煙(當然,如果讀者問我,我會勸他千萬不要)。」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要轉傳這張圖片,畢竟忠言是逆耳。或者說,絕大多數的人寧可相信美麗的謊言,卻不願意聽傷心的真話。
Taking a pill is much easier than behaviour change. People tend to take a shortcut rather than boring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Moreover, in the era of “Dr Google", it’s not hard to find misinformation to strengthen one’s existing bias. “絕大多數的人寧可相信美麗的謊言,卻不願意聽傷心的真話。" #好聽.話 #好.聽話 #人性
讚讚
人生這輩子,若能養成對抗偽科學/行銷話術的資訊免疫力/識讀力,就贏了一大半(or 贏在起跑點),一點小感嘆。
居家隔離期間,追劇了BBC喜劇影集《Quacks》,諷刺醫學歷史上的偽科學與兜售,江湖術士從古到今,手法還是如出一轍,但透過新型態資訊傳播模式變得更強大。
讚讚
但是有些養生freaks 整天神經兮兮的
(這些也是壓力來源 壓力來源 也會影響身體)
人活多久 隨意就好 養生過分 也是一種病 神經病
讚讚
那就要看是什麼樣的養生。
如果是像林海峰,那當然是不可取。
讚讚
引用通告: 85%吸煙的人不會得肺癌,為什麼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為什麼 85% 的 人 不會 得? 教授 揭 吸煙者 得 肺癌 機率 |肺癌 |癌症
世事難以刻意扭轉. 有人極度養生. 卻只活51歲. 徒留笑柄在人間不斷說嘴.
但也有人絕不養身. 只吃大魚大肉. 只喝手搖飲. 桌下是堆著整箱又整箱的利樂包各式甜飲料. 從不聽任何人勸導. 結果…..35歲得鼻咽癌. 36歲離開人世. 彌留時. 還念叨著要喝好市多的蘋果汁. 登上報紙. 真令人無限唏噓.
https://news.ebc.net.tw/news/story/268984
自我放縱. 絕不養身. 這種人應該有極高百分比. 早早洗洗睡. 躺平在棺材中吧!
讚讚
我們無法改變先天的因素,所以只能靠後天的管理。
讚讚
Why Do People Keep Falling For Things That Don’t Work? |Dr. Rohin Francis
近一小時的影片(不有趣不煽情,客觀論思慮深),探討偽科學、邏輯謬誤、媒體報導、網紅影響、群眾效應、商業操作等,為什麼普羅大眾易陷入的心態與社會氛圍探討。
大多這類報導,僅是利用人們對於風險與概率的認知謬誤的情緒操作。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