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2-18)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Efficacy of Ivermectin Treatment on Disease Progression Among Adul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OVID-19 and Comorbidities:The I-TECH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伊維菌素治療對輕度至中度 COVID-19 和合併症成人疾病進展的療效:I-TECH 隨機臨床試驗)。

這項臨床試驗是馬來西亞的衛生研究院所主導的,而事實上它的結果是早在去年11月3日就已經上報。請看我發表的伊維菌素治新冠無效,剛出爐的馬國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
今天發表的這篇論文的摘要是:
這項研究的全名是The Ivermectin Treatment Efficacy in COVID-19 High-Risk Patients(伊維菌素對 COVID-19 高危患者的治療效果),而簡稱是I-TECH。它是在馬來西亞的20家公立醫院以及一間COVID-19 檢疫中心進行的。時間是在去年的5/31到10/25。招募的對象是出現症狀的第一周內,50 歲及以上,患有實驗室確診的 COVID-19、合併症和輕度至中度疾病的患者。
患者是以 1:1 的比率隨機接受口服伊維菌素,每天 0.4 mg/kg 體重,持續 5 天,加上標準護理 (共241人) ,或沒有口服伊維菌素,加上護理標準 (共 249人)。 標準護理是包括對症治療和根據臨床發現、實驗室檢查結果和胸部成像監測早期惡化跡象。
這項實驗所要看的主要結果是《進展至嚴重疾病的患者的比例》,而《嚴重疾病》的定義是《需要補充氧氣以維持 95% 或更高的脈搏血氧飽和度的缺氧階段》。 這項實驗所要看的次要結果是包括機械通氣率、重症監護病房入院率、28 天住院死亡率和不良事件。
主要結果是,52名服用伊維菌素的患者(比例是21.6%)進展至嚴重疾病,而43名沒有服用伊維菌素的患者(比例是17.3%)進展至嚴重疾病。也就是說,就比例而言,服用伊維菌素的患者比沒有服用伊維菌素的患者更多進展至嚴重疾病。
在所有次要結果方面,這兩組患者都沒有顯著差別。
所以,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這項針對輕至中度 COVID-19 高危患者的隨機臨床試驗中,早期疾病期間的伊維菌素治療並不能阻止進展為嚴重疾病。 研究結果不支持對 COVID-19 患者使用伊維菌素。
說伊維菌素無效的論文大概可以分為幾類,大家可以點進去看他原始的研究內容。第一類是數據看來有效,但樣本數少,達不到統計意義;第二類是數據看來有效,但設定評估的指標不對,所以看起來沒意義;第三類是給藥的劑量不足或者使用的方法不對(伊維菌素空腹服用只有飯後服用的四成效果)所以看起來無效。這篇是空腹服用,作者也知道這樣的血中濃度達不到治療要求的160 ng/mL,因為附錄裡面有他的藥物動力學濃度變化;其次是死亡人數由對照組的10人降低為治療組的3人,P值0.09,可見防止死亡有效的趨勢,但必須要再擴大樣本數。
讚讚
謝謝,但其實這已經是政治傾向和信仰的問題。科學所能扮演的角色非常有限。
讚讚
感謝 至少您願意回覆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1)00239-X/fulltext
2021年五月份在EClinical Medicine上由阿根廷的Alejandro Krolewiecki發表的一篇論文,雖然他的結論是說:在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病毒量的下降沒有顯著的差異,但這篇同時也證明了血中伊維菌素濃度大於160 ng/mL時即可有效抑制病毒,而不需如原先澳洲莫納許大學Caly的細胞試驗當中所換算的,在人體需要達到1750 ng/mL的高濃度,過去反對伊維菌素者也宣稱單靠口服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劑量。他也證明了用每天0.6mg/kg的劑量,連續使用五天並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2022年2月JAMA的論文也注意到需與食物並用才能幫助吸收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789362
’Patients were encouraged to take ivermectin with food or after meals to improve drug absorption. ‘
讚讚
針對Eclinical medicine敝人的淺見是他只說明了關聯性但是沒有說明因果性。IVM的高濃度和virus load reduction孰為因孰為果並不清楚。另外JAMA那篇論文的結論是The study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the use of ivermectin for patients with COVID-19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