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Pen(麥擱騙)網站的站長在2020-10-16用臉書寄來一個簡訊:林教授好,非常謝謝你常常幫台灣民眾解惑。台灣最近正瘋傳這則新聞和訊息,讓許多民眾紛紛恐慌詢問我們關於寶特瓶的狀況,所以想問教授是否可以協助解釋。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1015edi010/
來源是這個節目的醫師說法
https://youtu.be/vv-6veifH5I?t=1612

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10-15發表在《鏡傳媒》的文章,標題是:寶特瓶當水壺用1年 女童「皮膚發炎流湯」生理期提早。
上面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一個2020-10-13發表在YouTube的影片,而其內容是醫療綜藝節目《醫師好辣》的一個單元。在這個45分鐘的影片裡,有兩分鐘的時間是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講一個媽媽用寶特瓶給女兒當水壺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就是《鏡傳媒》那篇文章所報導的。
洪醫師說寶特瓶如果重複使用,它裡面所含的塑化劑及重金屬「銻」就會不斷溶解出來,而女童就是因為喝了這種「加料」的白開水長達一年,才會造成皮膚發炎和生理期提早。
可是,我查遍醫學文獻,就是找不到有任何相關的臨床案例。也就是說,如果洪醫師所言屬實,而他又能把這個案例趕快發表在一個稍有名氣的醫學期刊,那我們就可以再添一個《台灣之光》。
能不能再添一個《台灣之光》,最關鍵的當然就是《洪醫師所言是否屬實》。所以,為了做到勿枉勿縱,我花了兩天的時間搜索和判讀相關資料。
寶特瓶的《寶特》是PET的音譯,而PET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的縮寫。《塑化劑》的英文是Plasticizer,而《銻》的英文是Antimony。所以,我就是用這幾個中文和英文名詞來搜索相關資料。然後我反复比照驗證這些資料,去蕪存菁,篩選出下面這幾篇文章和它們的重點供大家參考。
泛科學在2014-10-24發表PET食物容器會溶出雙酚A嗎?。它說,PET無論在原料端,或是生產過程中,都沒有添加雙酚A,所以也沒有溶出的疑慮。PET酯粒中,剩餘的銻含量大約僅在100-200ppm間,且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溶出。有關可塑劑溶出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原因在於PET瓶本身並不需要添加可塑劑,因此PET瓶基本上是非常安全、乾淨的。
健康雲在2016-7-21發表寶特瓶底藏密碼 記好這⼝訣 就能倒滾⽔重複使⽤!。它說,網路曾傳說,阿聯酋的一名小妹妹因為連續十六個月都使用同一個寶特瓶喝飲料,竟然罹患癌症,經調查後發現,寶特瓶生產過程中不會添加塑化劑,它是安全塑膠容器。
天下雜誌在2017-7-6發表裝水的寶特瓶可以重覆使用嗎?。它說,《BBC》報導,根據英國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uthority)與癌症研究組織(Cancer Research UK)提供的指導原則,其實重複使用便宜的寶特瓶是OK的,因為塑膠裡的化學成份不到有害標準。
三立新聞在2018-8-13發表探/每天都有可能喝到 瓶裝飲料是否有塑化劑?。它說,灃食智庫-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周志輝指出,寶特瓶為1號PET瓶,其實根本不會用到雙酚A,也沒有塑化劑,民眾可以不用對此感到擔心。
關鍵評論在2018-12-13發表破除寶特瓶迷思:放在車內的瓶裝水不能喝?飲料沒填滿是偷工減料?。它說,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周志輝提到,PET材質在製程中不會使用到塑化劑,因此民眾可不必擔心瓶裝水或飲料放在車內曝曬後會有塑化劑的溶出。
新頭殼在2020-1-14發表用塑膠容器會吃到塑化劑?食藥署:避開「這5條件」就不用擔心。它說,食藥署說明,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如寶特瓶,就沒有必要添加塑化劑。
Very Well Fit在2020-1-27發表Can I Reuse My Plastic Water Bottles?(我可以重複使用我的塑料瓶嗎?)。它說,截至2020年,尚無確鑿證據表明重複使用PET水瓶會增加化學物質滲入水中的風險。PET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加拿大衛生部,歐洲食品安全局以及全球其他健康與安全機構批准為一次性使用和重複使用的飲料容器。
PET Resin Association發表The Science Behind PET(PET後面的科學)。它說,PET不含雙酚A,鄰苯二甲酸鹽,戴奥辛(二噁英),鉛,鎘或內分泌干擾物。在最極端和不利的測試條件下,已對PET瓶裝水中的銻含量進行了大量研究。 尚未有研究在PET瓶裝水中發現有毒的量。世界各地的衛生機構已經確認,這些很小的量(平均不到1 ppb)對健康沒有影響。
除了上面這些資料之外,我手中還有很多其他資料,而它們也都表示寶特瓶並不含塑化劑,也不會溶出有毒劑量的銻。所以,洪醫師所言並非屬實。
後記1:這篇文章發表後當天,那個醫師好辣的影片已經下架。
後記2:這篇文章發表後兩天,TVBS發表日本環保寶特瓶 瓶身原料近9成來自於台灣大廠。它說台灣在15年前就已經研發出不含銻的寶特瓶。
引用通告: 運動飲料,塑化劑,小弟短小 | 科學的養生保健
林教授好 這點我國國情與國外不同
寶特瓶使用我國與國外在法規上不同
歐盟對包裝水銻的允許溶出量是5 ppb
我國規定是50 ppm
因為製程上 替換材料的價格是銻化合物的100倍
我國政府給予比較寬鬆的條件
另我國配合比較寬鬆的條件 因此在規範的標準檢驗法的檢驗極限值是10 ppm
因此歐盟超標的寶特瓶 在我國會是 無檢出
請參考以下新聞
因此我國的狀況不能用國外的論文直接適用 因為規範根本不同
————
依環保署規定之《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飲用水質迄今,每次銻含量都低於檢測極限[0.01mg(毫克)/l(公升)=0.01ppm=10ppb]以下,相當於未檢出,所以飲用水算是沒問題的.
讚讚
謝謝
讚讚
林教授好
剛之前傳送失敗
我國與外國不同
歐盟以溶出為5 ppb為上限
我國為50 ppb
因為 替代材料比銻化合物貴100倍
因為法規較為寬鬆 因此我國公佈的標準檢驗方法的極限值是10 ppb
因此在歐盟被列為超標的 在我國會是未檢出
在此情況下 因為規範不同 國外的研究不適合在我國直接沿用
————
依環保署規定之《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飲用水質迄今,每次銻含量都低於檢測極限[0.01mg(毫克)/l(公升)=0.01ppm=10ppb]以下,相當於未檢出,所以飲用水算是沒問題的.
讚讚
謝謝
讚讚
1. re: 樓上
“我國對包裝水銻的允許溶出量是50ppm"似乎誤植,應該是說50″ppb" (0.05ppm)
2. 不過銻的影響跟某些飲料/汽水/調味果汁添加物的影響如果拿來比較會不會離題了?
3. PET製程使用的觸媒不一定要用銻。搜尋天下雜誌 日本人用的最環保寶特瓶
讚讚
謝謝
讚讚
對 我第一次打錯
我第二次是有更正
然後 對 有不用銻的製程 但有便宜的 合法的 為什麼不用?
廠商不會捨便宜就貴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