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0-9-28)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記者劉小姐寄來電郵,說他們正在查證一則關於「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的傳言,所以希望能採訪我。
《主動脈剝離》是這半個月來台灣媒體的熱門話題,而這是因為年僅36歲的藝人黃鴻升在2020-9-16由於主動脈剝離而猝死。
事實上,幾天前(2020-9-24)讀者George Hsu就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問我《維生素C可以修復結締組織,是否為真?》,而他所附上的網路連結就是引領到一篇聲稱「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的文章。
這篇文章是自然療師陳俊旭2020-9-19在臉書發表的,標題是主動脈剝離如何預防? 。我把它的幾個重點拷貝如下:
- 問題就出在結締組織脆弱,講白一點,就是維生素C攝取不足。
- 不管成因、預防、保養,都應該大量補足維生素C、膠原胜肽,以強化體內結締組織,使之不容易破裂。
- 整個治療的方向就是要圍繞在強化結締組織,尤其首重維生素C和生物類黃酮的補充。光吃蔬果補C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劑量。
- 修復結締組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牽扯到至少一百種疾病。靠的就是維生素C,但藥廠卻很不喜歡維生素C,因為如果這堆疾病這麼容易治療,大家就不吃藥了!
所以,陳俊旭自然療師認為主動脈剝離的預防和治療其實是很簡單,也就是要大劑量地補充維他命C。
雖然我打從心裡知道這是荒唐無稽,但為了公平起見,我還是很認真地做了很多查證。首先,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vitamin C和aortic dissection(主動脈剝離)》這兩個關鍵字搜索,結果是零。然後我也到Linus Pauling Institute(萊納斯坡林研究所)的網站的一個專講維他命C的網頁搜索,結果也是零。
Linus Pauling Institute是Linus Pauling博士在1973年創立的,而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證明維他命C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也就是說,這世界上不大可能有什麼人或機構會比Linus Pauling Institute更想證明(或哪怕只是聲稱)維他命C能預防或治療主動脈剝離的。可是,為什麼它會連提都不提呢?

所有大動脈,包括主動脈,都是具有三層的結構,分別是內皮層(endothelium,也叫做tunica intima),平滑肌層(smooth muscle,也叫做tunica media),和外皮層(tunica adventitia)。
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就只會接觸到內皮層。如果主動脈裡的血液穿破內皮層,從而流入平滑肌層,就會造成內皮層和平滑肌層的撕裂。這種現象就叫做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
主動脈剝離之所以會發生,簡單地說就是,當血壓高過於主動脈管壁所能承受的限度,血液就會穿破內皮層,從而導致內皮層和平滑肌層的撕裂。這就是為什麼罹患高血壓的人是會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可是,絕大多數患高血壓的人並不會發生主動脈剝離,所以這就表示,一定是還有其他的因素,才會引發主動脈剝離。
如上一段開頭所說,主動脈剝離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血壓高過於主動脈管壁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以主動脈管壁的質地,就是會不會發生主動脈剝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主動脈管壁的質地是由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來決定。不過,由於大多數人聽不懂什麼是《細胞外基質》,所以它就常被說成是《結締組織》,儘管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包括了硬骨、軟骨、脂肪、血液、等等並不是細胞外基質的組織。
細胞外基質的最主要成員就是膠原蛋白(collagen),而另一個數量較少,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員是彈性蛋白(elastin)。就主動脈而言,膠原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是負責主動脈壁的抗張強度(tensile strength),而彈性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是負責主動脈壁的擴張性(expandability)和後坐力(recoil properties)。所以,當這兩種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有良好的搭配,主動脈管壁的質地就會好。反過來說,當這兩種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沒有良好的搭配,主動脈管壁的質地就會不好。
膠原蛋白的合成是需要維他命C,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陳俊旭自然療師會認為大劑量地補充維他命C可以預防和治療主動脈剝離。可是,如上一段所說,除了膠原蛋白之外,主動脈的結構和功能也是需要彈性蛋白。而很不巧的是,儘管維他命C會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它卻是會抑制彈性蛋白的合成。請看Ascorbat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elastin and collagen biosynthesi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skin fibroblasts by pretranslational mechanisms(抗壞血酸通過預翻譯機制差異調節血管平滑肌細胞和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生物合成)。
還有,已經有研究發現,過多的膠原蛋白會增加動脈的僵硬度,從而可能導致主動脈剝離,而過少的膠原蛋白則會削弱主動脈壁,從而也可能導致主動脈剝離。也就是說,不管膠原蛋白是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請看Extracellular matrix,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f the aorta, and aortic aneurysm(細胞外基質,主動脈區域異質性和主動脈瘤)。
綜上所述,大劑量補充維他命C,一方面可能會造成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之間的比例失衡,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增加動脈的僵硬度,而這兩種情況都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不過,這都只是根據實驗室的證據來做的推理。臨床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劑量補充維他命C會導致主動脈剝離,或增加它發生的風險。
引用通告: 川普的醫生是DO,不是MD,有何不同? | 科學的養生保健
林教授您好:
謝謝您精闢的分析,長知識了。
有關論文搜尋(scholar.google.com/),也應包含下述關鍵字:
endothelium, vitamin c
chronic vitamin c treatment endothelial function
antioxidant vitam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ROS也是傷害endothelium的元凶之一,而vitamin C剛好就是抗氧化劑) 等等。
如果每人都只透過抓住大象身體的一部分而堅持己見,不但失真,也會形成為了維護自尊,變成意氣之爭。
西醫的golden rule: RCT針對單分子或1-2種簡單組合的藥,可以做,但對自然界動輒幾百種成分的複方產品,無法適用。另,自然產品也因便宜,無法專利,所以更無人做臨床測試。這也常變成沒有「科學根據」的藉口。
西醫生沒受過多少營養學及自然療法的訓練,所以他們也所知不多,變成只站在他們所認知的觀點看事情,是不客觀的。
希望大家盡量以能「全知」為職志,盡量吸取各方知識,然後綜合判斷,盡量客觀,才能更讓人信服。
讚讚
意見是一回事,證據是另外一回事。任何人都可以表達意見,但絕對不可以把意見說成真理。那位自然療師就是把他個人的意見說成真理。
讚讚
引用通告: 自然醫學:既不自然,也不科學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肉桂能降血糖,對抗壞膽固醇?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伊維菌素再度受挫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希望大家盡量以能「全知」為職志,盡量吸取各方知識,然後綜合判斷,盡量客觀,才能更讓人信服」
是的,但是沒有人是全知,所以孔夫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也是林教授強調的。
細胞實驗中,維他命C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產生,但是這個現象不等於維他命C可以預防主動脈剝離。
肺纖維化、肝纖維化,也是膠原蛋白太多,難道可以定論:吃高量維他命C會造成器官纖維化?
沒有證據的事就不要說成事實。
讚讚
謝謝。您的補充說明實在是非常好。
讚讚
陳大師說:「修復結締組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牽扯到至少一百種疾病。靠的就是維生素C,但藥廠卻很不喜歡維生素C,因為如果這堆疾病這麼容易治療,大家就不吃藥了!」
啊,邪惡的藥廠不賣維生素C。陳大師為了挽救眾生,迫不得已只好自己賣。請看下面他在臉書上和粉絲的對話。一個人只要臉皮夠厚,天下無敵。
(葉文慈) 謝謝陳醫生貼這篇文,增加一些知識,請問:維生素c、膠原胜肽、生物類黃酮,市面上營養補充品玲琅滿目,要如何挑選?謝謝🙏
(陳俊旭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葉文慈 品質參差不齊,我們診所只好自行研發與生產。
讚讚
做為職業騙子,早就不要臉了,哪來臉皮厚薄的問題🤣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