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18-12-27)有位大學同學在群組問:

從大陸回來的人,如果回來之前有吃到感染的豬肉,他們的排泄物,會不會是一個可能的感染源?

另一位同學隨即傳來一個台灣農委會的資訊,標題是人吃了染非洲豬瘟的豬肉,會不會藉由糞便傳播病源?。我把它的第一段拷貝如下:

非洲豬瘟病毒能存活於大範圍酸鹼值中,根據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於無蛋白質的環境中可存活於pH 3.9~11.5,超過此範圍將於數分鐘內被殺死。若於含蛋白質的情況下則可耐至pH 13.4(參考資料:OIE網站)。 人體胃酸其pH值介於1.5~3.5(資料來源:人體解剖生理學),已超過非洲豬瘟病毒耐受酸鹼值範圍。又非洲豬瘟並不會感染人類,因此,人類吃入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食物,病毒不會經消化道粘膜進入體內繁殖,在胃酸及消化道酵素作用下,非洲豬瘟病毒絕大多數會被殺死,很難在糞便中檢出非洲豬瘟病毒。

另一位在日本行醫的同學隨即回應:

不過和愛吃胃藥的日本人一樣,台灣人也可吃胃藥的習慣。吃其他藥物要加上一顆胃藥固胃。吃胃乳片就算了,還有那些H2 blocker或氫離子幫浦阻斷剤(PPI)的這此藥可能會改變胃的PH值到無法逹到殺菌効果而造成老人的肺炎的原因之一。一項沒証實的論文説最強的PPI可誏胃酸分泌減到PH5到6左右。

ASF

好,我先說農委會的那份資訊吧。它有提到,參考資料是OIE網站。

OIE的全名是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就是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OIE有提供相當多有關非洲豬瘟的資訊,其中這一份就是農委會參考的

但是,事實上,有關非洲豬瘟病毒存活性的資訊,還有一份更好,更完整的,那就是EAZWV Transmissible Disease Fact Sheet: African Swine Fever。它是歐洲動物園及野生動物獸醫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 and Wildlife Veterinarians,EAZWV)所發布的,最後更新日期是2002年10月。

還有,請注意,OIE和EAZWV這兩份文件都是說,強酸強鹼可以將非洲豬瘟病毒inactivated。這和農委會所說的「殺死」,是不一樣的。Inactivated只是失去活性,有可能再被activated。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在非洲豬瘟,疫苗路遙遠一文裡,將inactivated翻譯成「滅活」,而不是「殺死」。

好,現在我來談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的問題。(附註:精確的翻譯是「質子幫浦抑制劑」)

先來看一篇在2003年發表的回顧性論文。它的標題是Gastric acidity – comparison of esomeprazole with other proton pump inhibitors(胃酸 – 埃索美拉唑與其他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比較)。

這篇論文把一個有效的PPI定位為「可以將胃酸的PH值維持在4以上至少16個小時」,而Esomeprazole的確就是有此功效。

我們再來看一篇在2015年發表的臨床研究論文。它的標題是Effect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on gastric pH in patients exposed to severe stress(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對嚴重壓力患者胃pH的影響)。

有一位病患在接受PPI輸液之後2小時,胃酸的PH值達到6。

從這兩篇論文就可看出,PPI的確可以將胃酸的PH值提高到非洲豬瘟病毒能夠存活的範圍。但是,儘管花了很多時間搜索,我沒有找到任何調查人類糞便是否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研究報告。

縱然是在美國,也沒有篩檢國際旅客傳播非洲豬瘟病毒風險的政策。所以,我想,這種風險應該是還沒有大到值得訂定篩檢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