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禮拜五(2018-2-9)一位署名“喝水學問大”的讀者回應我在去年10月10日發表的喝水學問怎麼大。
他用這個署名,我當然了解他的用意。但是,沒關係,只要是理性的對話,我都歡迎。
他的回應全文是:
傳遞健康資訊是我們的責任,正確資訊應是小分子團水和大分子團水,節目上一時有口誤,漏講一個團字,特別提出更正,不希望有心人士背後操作話題~醫學專家康寧指正
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他會做這個回應:
有一位自稱醫學博士的黃康寧先生在一個電視節目裡說「大分子水排不出去」,所以,我就在喝水學問怎麼大一文裡說「小學生都應該知道,水分子就是H2O,哪有什麼大小之分」。
就因為這樣,這位“喝水學問大”讀者才會回應說「大分子水」是口誤,正確的說法是「大分子團水」。
但是,其實,我在看那個視頻時,就已經知道他要說的是「大分子團水」。原因是,這個被「有心人士」編造出來的詞,不管是中文或英文,都是在網路上大量流傳。
只不過,「大分子團水」到底是啥東西?地球上真的有這東西嗎?
我在喝水學問怎麼大一文的結尾有放一個附註,而它裡面附帶有一篇可以點擊去看的文章。
很顯然,“喝水學問大”讀者並沒有去看那篇文章。否則,他應當就不會再提「大分子團水」了。
那篇文章的作者Stephen Lower是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化學系的名譽教授,而它的標題是:Water Cluster Quackery:The junk science of structure-altered waters(水團騙術:結構改造水的垃圾科學)。
我把文章的第一段的上半段翻譯如下:
市場上有超過20種商業產品聲稱可以改變水的結構,從而幫助維持或恢復健康,青春和活力。 在我這個年齡,我不介意補充一些這類產品,但做為一位退休的化學教授和自來水的慣用者,我很難過看到瘋子化學,偽科學思想和徹底的謊言,被用來推銷這些產品給缺乏科學訓練的消費者。
我把文章的第三段的上半段翻譯如下:
化學家很早就認識到,儘管水分子既小又簡單,但卻具有不尋常的性質。 這種特殊性質被認為是源自於它之容易形成短暫且不斷變化的聚合物(有時被稱為“水團”)。 但是,所謂的“水團”,其實只是一種概念,因為它們的存在只是瞬息(大約為十億分之一秒)。
從以上這兩段話,我們就可得知(1)所謂的“水團”,頂多只是一種概念,(2)這種概念卻被「有心人士」用來欺騙大眾。
任何一個稍有生理學知識的人都應當知道,水就是水。水被喝進肚子後,在小腸吸收,然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再怎麼樣,它就是一個單純的H2O分子。縱然你把一大“團”冰塊吞進肚子裡,它也會化成液態水,也一樣是以單純的H2O分子,進入血液循環系統。
那,您說,一個“醫學博士”“醫學專家”會不懂這個道理?
“喝水學問大”先生,請您捫心自問,您真的是在傳遞正確的健康資訊嗎?
洛克菲勒的教授還為某生技中心負責人說的好水是小分子團水,他的說詞與日本的江本勝一樣,水還有記憶資訊功能。對水說好話得到漂亮規則結晶,若對水生氣則結晶不規則,不好看
讚讚
https://professorlin.com/2017/08/10/%E7%94%A8%E5%81%BD%E7%A7%91%E5%AD%B8%E5%8B%B8%E5%96%84/
讚讚
引用通告: 水治百病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