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好友曾多次問我,他的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可是,為什麼醫生一定要他吃降膽固醇的藥。
我跟他說,應該是因為他有糖尿病。
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在每年的元旦會發表一份更新的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糖尿病患的醫護標準)。
它是寫給以醫生為主的專業人員看的。也就是說,它是一本治療和照顧糖尿病患的指南。
2018年的更新版是在兩天前才剛出爐,就叫做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8。
它共有172頁,15章,可以說是鉅細靡遺地涵蓋了所有與糖尿病醫護有關的議題。
例如,第四章是「生活形態管理」,第六章是「血糖目標」,第七章是「肥胖管理」,以及第九章是「心血管疾病和風險之管理」。
有關膽固醇的控制與管理,就是包含在第九章裡。
由於糖尿病患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他們的膽固醇標準也就比較嚴格,而其中最需要被關切的就是LDL(所謂的“壞膽固醇”)。
對沒有糖尿病的人而言,LDL值的上限是130。但是,對糖尿病患而言,LDL值的上限則是100。如果糖尿病患還有其他心血管風險因子,那,LDL值的上限更只能僅是70。
根據一個大型的數據分析(包含14個臨床調查,18,686位糖尿病患),用他汀類藥物(statins)調降LDL,可減少死亡率,而每調降39,就可減少13%因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就因為如此,以及其他一些考量,這份“糖尿病醫護標準“,建議醫生要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糖尿病患的LDL。
這應當就是為什麼,好友的醫生會要他吃降膽固醇的藥(應當就是他汀類藥物)。
可是,服用他汀類藥物,除了有不良副作用之外,還是條不歸路。
我在三個月前(2017-10-3)發表的降膽固醇藥增加死亡?裡有提到,他汀類藥物會抑制輔酶Q10的合成,所以會造成肌肉酸痛,渾身無力,等等。
另外,我也在2017-9-28發表的多種西藥有反彈效應裡有提到,他汀類藥物除了能降膽固醇之外,也有保護心臟的作用。所以,一旦被停用,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會比沒服用前還高。
還有,一篇發表於2016年的大型分析報告指出,他汀類藥物有高血糖效應,也就是說,有可能會使糖尿病患的血糖變得更高,也有可能使沒糖尿病的人變成有糖尿病。
很遺憾地,這些他汀類藥物的負面資訊,卻沒有在“糖尿病患的醫護標準“被提到。
而它所提到的「他汀類藥物可減少13%死亡率」,給我的感覺是「搞了個半天,也就這麼一點點,值得嗎」。
所以,整體而言,我實在無法認同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建議。
但是,話又說回來,糖尿病患如果不能或不願意積極地調整生活形態(運動及飲食),那,也就只好吃藥吧。
引用通告: 膽固醇藥:停用的抉擇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非吃降膽固醇藥不可?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逆轉糖尿病,生酮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