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表了阿司匹林救心的正確用法之後,有兩位讀者反應:
「那是不是有心臟病的人最好隨身攜帶阿司匹林以防萬一?」
「你說用來「急救」的阿司匹林,不可以是「腸溶」劑型的。那,用來「保養」的,是不是「腸溶」劑型比較好?」
關於是不是要隨身攜帶,去年4月有一則相關的新聞,其中有這麽三段話:
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內科醫學副教授芬瑞克(Mark Fendrick)說,如果到一個荒島,阿斯匹靈是他會隨身攜帶的藥物之一,其成本每天只要兩分錢,卻有很多益處,但是這個藥物也有嚴重副作用。
經常服用阿斯匹靈,即使是緩衝型或腸溶性的阿斯匹靈,得到胃腸道穿孔性潰瘍或出血的可能高一倍。每年因這個問題而死亡的人,多於死於哮喘或子宮頸癌者,卻鮮少受到注意。
最需要每天吃阿斯匹靈的人,是有個人或家族心臟病史的人,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心絞痛;糖尿病患;以及有得到心臟病的多重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吸菸的人。研究顯示,從未有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者,日服阿斯匹靈可把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減少28%。
雖然上面這三段話,主要是在講要不要採行「保養」,但其實也間接地說明了「有心臟病的人是不是最好隨身攜帶阿司匹林」。
還有,其中的第二段有提到「即使是緩衝型或腸溶性的阿斯匹靈」。所以,這就關係到第二位讀者的提問。而這也觸及到一個常見的迷思:「腸溶性的阿司匹林不會傷胃」。
藥廠當初在研發腸溶性的阿司匹林,是認為只要阿司匹林不與胃壁接觸,就不會引發胃痛或胃出血。但是,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即使藥片安全到達腸子才溶解,阿司匹林還是一樣會傷害胃細胞。原因是,阿司匹林經由小腸吸收後,進入血液而循環到全身每一個部位。一旦到達胃,它會抑制胃細胞裡的「環氧合酶」,使得胃細胞無法抵抗胃裡的強酸。
所以,腸溶性的阿司匹林,一樣傷胃,一樣會引起穿孔性潰瘍。
那麼,該吃,不該吃?
這是目前醫學界一直在討論的議題。
原則上,如果你是屬於心臟病或中風的高風險族群,那最好還是吃。
引用通告: 木耳疏通血管?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