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Shaun 2022-5-12在高膽固醇的健康人的回應欄裡留言:「有一個問題必人思考很久但是沒有查到結果。因為膽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臟產生的,那LDL或是VLDL過高是因為肝臟知道身體需要這些膽固醇而製造還是只是單純因為吃太多不好的東西像是高脂或是高醣之類的肝臟已經無法儲存而只好再把他們轉化為膽固醇送出去?不好意思。」

LDL的全名是Low-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全名是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很低密度脂蛋白),而它們都是Lipoprotein(脂蛋白)。(註:有人把Very Low-Density翻譯成「極低密度」儘管Very並沒有「極」的意思)
顧名思義,脂蛋白就是由脂肪和蛋白質組成的物質(顆粒)。它的核心含有膽固醇酯和三酸甘油酯,而周圍則是游離膽固醇、磷脂和載脂蛋白(請看貼圖上半部)。
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血液裡運輸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而根據其大小,脂質成分和載脂蛋白種類,可以分為七類:VLDL,IDL,LDL,HDL,Lp (a),chylomicrons(乳糜微粒),chylomicron remnants(乳糜微粒殘留物)。
在這七類脂蛋白裡,HDL被認為是「好的」,而其他六類則被認為是「壞的」。「好的」的意思是「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壞的」的意思是「會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HDL的全名是High-Density 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俗稱的「好膽固醇」。(註:其實膽固醇是單一的化學分子,所以並沒有好壞之分,請看我發表的燕麥會升高三酸甘油酯?)
IDL的全名是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中密度脂蛋白),而之所以會叫做Intermediate(中),並不是因為它是介乎「低密度」和「高密度」(LDL和HDL)之間,而是因為它是介乎VLDL和LDL之間。請看貼圖下半部以及下面的解釋。
VLDL是在肝臟製造的,而它負責運送的脂肪是以三酸甘油酯為主(60-70%)。雖然它也負責運送膽固醇,但比例卻只佔10-20%。當VLDL循環到肌肉和脂肪組織時,它所攜帶的三酸甘油酯有一部分會被分解成脂肪酸,而它也隨之轉化成IDL(攜帶幾乎同比例的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當IDL循環到肝臟時,它所攜帶的三酸甘油酯又有一部分會被分解成脂肪酸,而它也隨之轉化成LDL。也就是說,IDL和LDL都是源自VLDL,只不過VLDL所攜帶的脂肪是以三酸甘油酯為主,LDL所攜帶的脂肪是以膽固醇為主,而IDL則是介乎兩者之間(請看貼圖下半部)。
體檢項目裡的血脂檢查通常只測量(1)總膽固醇,(2)HDL,和(3)三酸甘油酯,而從這三個數值就可推算出LDL 和VLDL。理想的血脂數值是:(1)總膽固醇低於 200 mg/dL,(2)HDL高於 60 mg/dL,(3)LDL低於100 mg/dL,(4)VLDL低於 30 mg/dL,(5)三酸甘油酯低於 150 mg/dL。
好,現在可以來回答讀者Shaun的提問。首先,從他所說的「LDL或是VLDL過高是因為肝臟知道身體需要這些膽固醇而製造,還是…只好再把他們轉化為膽固醇送出去」,就可看出他是像大多數人一樣,把LDL(和VLDL)誤以為是膽固醇。
不管如何,如前所述,VLDL是在肝臟製造的,而LDL則是從VLDL轉化形成的。由於家族遺傳,有些人會產生過量的 VLDL ,有些人則是無法將VLDL分解並從血液中清除,從而導致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過高。另外有些人則是因為生活形態(例如缺乏運動)和飲食習慣(例如過度攝取飽和脂肪),也會產生過量的 VLDL。
所以,我給讀者Shaun的回答是,有三個因素會導致LDL或VLDL過高:(1)遺傳,(2)缺乏運動,(3)不良飲食習慣。
我們無法改變遺傳,但我們肯定可以採行「均衡飲食、有恆運動」來降低LDL和VLDL,同時提升HDL。
林教授,
內容有部分需要稍作修正,請查証。
口頭中的LDL,多指LDL-C較少會認為lipoprotein,LDL-C實際上是算出來的而非實測值。因此當血脂高時,LDL-C其實就不準了,通常血脂高於400 mg/dL就有很大的偏差。
按理,膽固醇是重要且恆定,不應該有大變化,但實際狀況確實就那麼大的變化,這跟膽固醇回收系統也有關係。通常膽酸有95%會回收,剩下不足的才新生,然而這個回收的調控機制,卻是有一個不同測因素,即是腸道菌的影響,因此膽固醇也就不怎麼恆定了。
到底LDL-C或VLDL-C對心血管那個影響較大,還有得研究。
讚讚
上有筆誤,不可測因素
讚讚
謝謝,但我不認為一般讀者需要或能了解。
讚讚
依據 Dr. Thomas Dayspring (Clinical Lipidologist) 之研究論述,相較於 LDL-C、VLDL-C,載脂蛋白B (apoB) 之臨床價值性、特異性、敏感性,對長期心血管健康影響更為顯著,且更具臨床診斷的參考價值。似乎也逐漸受到心血管領域專科醫師們採納作為評估依據。
以上遠遠超出敝人知識領域,僅供參考。有誤敬請見諒。
讚Liked by 1 person
理想的血脂數值是:(1)總膽固醇低於 200 mg/dL,(2)HDL高於 60 mg/dL,(3)LDL低於100 mg/dL,(4)VLDL低於 30 mg/dL,(5)三酸甘油酯低於 150 mg/dL。
請教林教授我一直很疑惑這些體檢的理想值是怎麼研究出來的呀?而且體檢的理想值好像沒隨年齡調整,所以年輕的時候很少有紅字出現,當年紀漸長了,就開始有紅字出現,謝謝您!
讚讚
這些數值是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統計出來的。
它們不應該跟隨年紀而改變。
我個人的數值從年輕到現在都一樣。
會造成改變的是生活習慣。
讚Liked by 1 person
教授超級讚的,要努力向您看齊!謝謝您!
讚讚
謝謝您的肯定。
讚讚
感恩林教授的回覆!
讚讚
雖然和膽固醇相關的資訊很多,我還是覺得膽固醇很難了解。可否請教林教授一些問題:
同一個人血液中的膽固醇為何維持這麼穩定?就算積極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要改變血液膽固醇的量/濃度(不論是升高或下降),似乎需要長時間(至少數個月)。而且,不論飯前飯後,清晨夜晚,活動狀態,測出來的都差不多。
相較之下,三酸甘油酯就變化就比較快。測前1週多吃豬腳肥油或青菜豆腐,可能測出來的就有差 (嗯~~是嗎?印象是這樣,我不確定)。
身體是否有機制在積極維持血液中的膽固醇的量/濃度呢?
謝謝您。
讚讚
是的,的確是有維持血液膽固醇水平的機制。
讚讚
進一步請教本文「理想的血脂數值」,本週方才收到年度常規體檢報告,lipid panel 出現不大尋常的紅字,教授上述之「理想的血脂數值」僅有upper limit,健檢報告卻多出 lower limit,而敝人總膽固醇98、三醯甘油酯24、低密度脂蛋白17,皆低於 lower limit 顯示紅字。敝人歷年的 TC, TG, LDL-C 處在 lower end,出現低於 lower limit 紅字實屬第一次,由於常年血脂肪無異常,相對較少關注,如今稍有疑慮。血脂肪相關的資訊多為高膽固醇、高血脂症等,鮮少有低血脂與健康風險相關的論述。
總膽固醇、三醯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有 lower limit 之異常?
上述數值偏低(常態性),對長期健康有需注意之風險?
附註:無服用任何保健食品及非處方藥。每日口服處方藥:Entecavir 0.5mg (2023~) for HBV (vertical transmission)
讚讚
附註:即使多年前 BMI 35+ (class 2 obesity) 之際,總膽固醇、三醯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也是處於 lower end of the reference range,不禁聯想到 Prof Roy Taylor’s ‘personal fat threshold’ model (not guideline-level clinical consensus tho)
讚讚
我曾努力搜查low limit的文獻,但徒勞無功。
讚讚
感謝協助搜查,我也嘗試去撈文獻與指引,沒有找到相關資料。我也稍微看了一些各心臟/心血管醫學會的資料,似乎都是取消了 lower limit,好像沒有證據太低會造成長年的健康風險,我猜想應該是無大礙啦,只是體檢報告出現「太低」的紅字(可能是早年指引裡的標準),稍稍擔心了一下。再次感謝。
讚讚
目前為止,我唯一能撈到僅有 Dr. Thomas Dayspring (Clinical Lipidologist) 這段話,可能只有透過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降至10上下而沒有發生過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的證據,但我這種天生的血脂肪偏低,是否有風險屬於未知數。
Low LDL cholesterol and mortality risk.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