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 D 缺乏在精神病患者中比在一般人群中更常見,而動物實驗也發現較低維他命 D是與大腦變化有關聯性,所以有些專家就認為維他命 D 可能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而補充維他命 D 也許能改善精神病。

為了要證明此一假設,目前已經有兩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發表在醫學期刊。
第一篇論文是2017年發表的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服用氯氮平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維他命 D 補充劑: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在這項試驗裡,精神病患連續 8 週每週服用14000 IU的維他命 D 補充劑,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沒有任何益處。
第二篇論文是前天(2021-12-28)發表的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Early Psychosis(維他命 D 補充劑對早期精神病患者症狀的影響)。
這項來自英國的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隨機臨床試驗對 18 至 65 歲的成年人在首次出現功能性精神病的 3 年內進行了檢查。在試驗的一開始共有 2136 名患者接受了資格評估,然後在經過層層的篩選後,只有149名患者被確定符合資格。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8.1歲,其中89名是男性,60名是女性,84名是白人,65名是黑人或其他少數族裔。這些患者裡共有 106 名 (74.6%) 的維他命 D 濃度是低於20 ng/mL,而其中 58 名更是低於10 ng/mL。
這些患者被隨機平均分配成兩組,實驗組是連續6個月每月一次服用 120000 IU 的維他命 D口服液,對照組則是服用安慰劑(甘油三酯)。口服是由研究人員施行給患者。
結果是:
- 實驗組患者的維他命D濃度大幅增加(平均16 ng/mL)
- 在6 個月時,主要結局的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有意治療分析)在兩組之間沒有差異
- 在3 個月和 6 個月時,次要結果分析也未觀察到差異
- Function symptom score(功能症狀評分)的整體評估也沒有顯著差異
- Function disability score(功能障礙評分)的整體評估也沒有顯著差異
- 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score(卡爾加里憂鬱指數評分)也沒有顯著差異
所以,這篇論文的總結是,在這項隨機臨床試驗中,未發現補充維他命 D 與 6 個月時的心理健康或代謝結果之間存在關聯。
林教授您好,在一個期刊網站上看到這篇學術研究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1.798095/full#h3
這份研究也是一位反疫苗醫師用來分析的材料,
想請教您此研究以及相關機構的公信力為何?感謝您!
讚讚
案例是一位早已被診斷出患淋巴癌的人,而不是說疫苗會引發淋巴癌。
我認為疫苗都已經接種了一年多,實在沒必要繼續討論。
反正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無需浪費唇舌、時間。
讚讚
謝謝林教授回覆!
因為記得之前教授不久前發表過一篇文章,研究指出BNT的確有可能誘發紅斑性狼瘡,因此想知道這份特定癌症相關研究的真實性與研究單位的公信力。
雖說全球已開放接種一年多,但說真的這個時間就任何醫療實驗來說應該都不算長。
讚讚
我的意思是不要在乎反疫苗人士、醫師的言論。
研究當然是好的,有必要的。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