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Jack Liou在2021-12-1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今天在網上看到這篇關於depression 的文章,無法分辨它的真實性,因有家人深受此症的痛苦,希望能多了解一點,謝謝您的解惑!」

這位讀者寄來的文章是2021-1-26發表在《媽媽經》網站,標題是日研究:「皰疹」是誘發憂鬱症的病因!疲勞、壓力大、免疫力低容易「激活」病毒。它的第三段是:「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近藤一博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今年發表了一項有關皰疹病毒誘發憂鬱症的相關研究。iScience期刊網路版中提到在人體中最常見的皰疹病毒之一:人類皰疹病毒6B(HHV-6B)裡找到名叫SITH-1蛋白,也是這次的研究報告的主角。研究中說明SITH-1是導致憂鬱症的病因,在大腦壓力大的形況下SITH-1會被激發,就算是未被確診為憂鬱症的輕微憂鬱者也會被影響。」

由於這篇文章並沒有提供這項研究的論文,所以我就只好自己去找。找到後,我發現這篇論文並不是今年發表的,而是在去年6月26日發表的。它的標題是Human Herpesvirus 6B Greatly Increases Risk of Depression by Activating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during Latent Phase of Infection(人類皰疹病毒 6B 通過在感染潛伏期激活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軸大大增加憂鬱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先是用細胞和小鼠做實驗,發現皰疹病毒6B(HHV-6B)會表現SITH-1蛋白,然後才用人做實驗(就只是抽血),發現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SITH-1抗體水平。

可是,這項研究卻完全沒有做出任何結果可以支持《媽媽經》那篇文章第三段所說的《SITH-1是導致憂鬱症的病因,在大腦壓力大的形況下SITH-1會被激發,就算是未被確診為憂鬱症的輕微憂鬱者也會被影響》。

事實上,《媽媽經》那篇文章的倒數第二段是:【不過近藤教授表示「這次的研究結果顯示憂鬱症與病毒的關聯性,並不是確定的憂鬱症發病原因。…」】。

您有沒有看到《並不是確定》?所以,我想,《媽媽經》那篇文章標題裡的《「皰疹」是誘發憂鬱症的病因》以及第三段裡的《研究中說明SITH-1是導致憂鬱症的病因,…》,應該都是作者突發豐富想像力的展現吧。

這種突發豐富想像力在文章的最後一段又再次展現,它說:「雖然還未確定皰疹為憂鬱症發病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來說找到憂鬱症與皰疹病毒的關聯性也算是醫學的一大突破。…」

首先,請您注意《還未確定》,也就是說,作者在這裡又自我打臉了。不過,更好笑的是《醫學的一大突破》。至於為什麼,我就請大家看看下面這5篇論文的年份和標題就好了:

1969年: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and depressive illness(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與憂鬱症)。

1971年:Complement fixing antibody to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depression(精神病性憂鬱症患者單純皰疹病毒的補體固定抗體)

1971年: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mental patients(中和抗體對抗精神病患者單純皰疹病毒)

1976年:Depression and Herpex simplex infections(憂鬱症和單純皰疹感染)

1978年:Antibody and cell-mediated immunity to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psychotic depression(精神病性憂鬱症中單純皰疹病毒的抗體和細胞介導的免疫)

由此可見,《媽媽經》所認為的《醫學的一大突破》是早在50多年前就發生了。只不過很遺憾的是,這50多年來《憂鬱症與皰疹病毒的關聯性》並沒有給憂鬱症患者帶來什麼幫助。那,《媽媽經》所推崇的《日研究》就會嗎?看來我們也就只能痴痴地等看看會不會有下一個突破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