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1-10-17發表美國FDA發布自願減鈉目標,指出美國FDA為了要降低美國人的鈉攝取量而在2021-10-13發布一份給企業界的自願減鈉指南。
事實上,吃太多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早在2014年,《全球疾病負擔營養與慢性病專家組》就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全球鈉攝入量和心血管原因導致的死亡)。這項調查發現,在全球187個國家中有181個的成人每日鈉攝入量是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2克(相當於5克的鹽)。這項調查也發現,全球每年有165萬人是因為攝取過多鈉而死於心血管疾病。
那,既然《嗜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為什麼不發明一個《代鹽》來應付呢?畢竟,同樣是全球性的《嗜糖》問題不是早就有《代糖》來應付了嗎?

在今年9月,一個由32名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Effect of Salt Substitu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鹽替代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響)。
這項研究事實上是在中國進行的。它是從600個中國村子招募了兩萬多名平均年齡65.4歲的參與者(男女各半)。這些參與者全都是有中風或高血壓的病史(72.6%有中風的病史,88.4%有高血壓的病史)。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繼續吃普通鹽(氯化鈉),另一組則吃《代鹽》(75%氯化鈉 + 25%氯化鉀)。
追踪將近5年後,跟吃普通鹽的這一組相比,吃《代鹽》的這一組中風發生率減少14%,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減少13%,死亡率減少12%。
所以,使用《代鹽》可以明顯降低中風、重大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但是,這項研究所使用的《代鹽》其實還是鹽,只不過其中的25%是被氯化鉀取代了。氯化鉀是有鹹味,但卻帶有金屬味和苦味。所以,縱然只佔25%,氯化鉀也不是理想的《代鹽》。
在1940年代,氯化鋰(lithium chloride)曾被用作《代鹽》。它的確是嘗起來非常像氯化鈉,但後來被發現具有毒性,會造成顫抖、作嘔、及疲倦,所以就被停用了。也就是說,這七八十年來,這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一個勉強可以稱為《代鹽》的東西了。
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代糖》。我也有發表過三篇有關代糖的文章。美國FDA目前已經核准的代糖有8種,而尚未核准的代糖應該還有幾十種。那,為什麼代糖是到處垂手可得,代鹽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呢?
我們的味覺有五種:甜、酸、苦、鮮、鹹。前四種是如何被味蕾偵測到的,醫學界目前已經有相當不錯的了解。尤其因為甜味是關係到糖尿病、肥胖、蛀牙等問題,所以相關研究是多不勝數,而這些研究也孕育出一大堆不同種類的代糖。但是,鹹味卻是處於另一極端。醫學界對於它是是如何被味蕾偵測到的,目前還只是一知半解。
一個日本團隊在今年8月發表TMC4 is a novel chloride channel involved in high-concentration salt taste sensation(TMC4是一種涉及高濃度鹽味覺的新型氯通道)。我把它討論的最後一段翻譯如下:「在許多國家,鹽攝入量超過了推薦水平。 由於鹽的過度攝入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液體穩態,而阿米洛利不敏感途徑在人類的鹽味感知中占主導地位,因此 hTMC4 增強劑可能有助於生產低鈉食品,目前正在篩選的化學物質。 因此,未來對 TMC4 介導的高濃度鹽味覺的研究可能會對人類健康和食品工業產生影響。」
如果您是有看沒有懂,沒關係。這段話基本上就是說,這個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一個負責偵測高濃度鹽味覺的味蕾細胞結構,而他們也已經在用它來篩選化學物質,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個真正的《代鹽》。
亞洲餐館最愛用的味精應該也含有鈉的成份吧?不然為何味精的英文名字是Monosodium? 台灣人民高度依賴外食,有些人甚至很少在家作飯,很多在外面租房子的年輕人也没有廚房可以作飯(房東不提供廚房),所以經常依賴外食的台灣人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的鈉。
讚讚
是的,味精的確含鈉,所以的確是會加重鈉過度攝取的問題。
常外食的人最好是經常量血壓。只要是在正常範圍,也就OK。
讚Liked by 1 person
教授您好,這次主題與我自身有切身關係,特別向您進一步請教。由於本身有第二期高血壓,家族也有心血管病史,兩年前起,主治醫師建議低鈉飲食,其中提及自炊料理時減少味精/鮮味料(含鈉)使用,另建議改用在臺灣市售相當平價的台鹽減鈉含碘鹽(50%氯化鉀替代氯化鈉),味蕾是也習慣了這種減鈉鹽,這兩年配合藥物下血壓也控制穩定。依教授的見解,這樣的減鈉鹽適合作為長期飲食的「代鹽」應用嗎?(網路上批評「減鈉鹽」的報導眾多,雖然有被教授多本著作訓練出一點辨識偽科學的「抗體」😊)
讚讚
從您的描述來判斷,應該是OK。
關於那些批評,我會考慮寫一篇來討論。
讚讚
感謝教授抽空回應,對於「減鈉鹽」的長期飲食替代,讓我放心多了。似乎在台灣長輩的一些群組裡有減鈉鹽「氯化鉀=有毒=腎虧=洗腎」的普遍認知(據說某知名江XX醫師的大力宣傳),本身遵從醫師衛教,辦公桌上放了減鈉鹽作為table salt的替代,經常被說那個有毒吃了會洗腎,我也請教了主治醫師,醫師表示鈉攝取過多高血壓沒控制好容易拉高腎病變風險,到時才真的要洗腎,健康的腎(非腎功能障礙者)減少鈉攝取並不會影響腎功能。再次感謝教授的撥空回覆。我常購入教授的書送親友(當被建議一些奇怪的養生偏方時),看看能不能提升一點對抗偽科學的「群體免疫」?!謝謝您一直以來的用心努力,幫大眾省下很多被詐騙的冤枉錢。
讚讚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11/01/%e4%bd%8e%e9%88%89%e9%b9%bd%e6%98%af%e9%80%81%e5%91%bd%e9%b9%bd%ef%bc%9f/
讚讚
感謝教授的撰文,又驚又喜。一整個想要列印出來貼在辦公室牆上哈!我後來斗膽去問大主管(他也高血壓,比我嚴重且控制不穩)那應該採用什麼樣的鹹味劑,他也很熱心地告訴我腎臟科名醫江XX醫師的書有說不要吃減鈉鹽,而要用醬油,我瞬間狐疑🤨醬油不是鈉含量很高?然後主管說是江醫師店鋪的那種啥特製醬油,我是沒有進一步去瞭解所謂的特製醬油的成份與鈉含量啦,但據說不便宜,感覺又是主管階級界的養生聖品,小小上班族負擔不起/也不願被詐騙(心理OS:原來是個賣醬油的在宣傳減鈉鹽會洗腎,唉😮💨)
讚讚
那個江XX的害人言行是罄竹難書。
讚讚
那個江XX是一個商醫/奸醫,上網去查查看他為何被新X醫院開除。當醫師當到開起魚舖子和雜貨店了,偏偏有很多臺灣人還很相信他。
讚讚
是的,媒體明知他是奸商,還繼續邀他上節目,殘害百姓。
讚讚
基本上跑通告的電視名醫與相關健康類節目,甚至媒體報導、社群分享、YT等,我乾脆採取直接斷捨離(不然會漸漸「看電視沒知識」,誤導資訊遠遠壓倒實證資訊,根本擋不住)。閱讀教授著作之後,我才開始審視自己的資訊來源,花了點功夫大整頓,重新定義與過濾可靠資訊來源。畢竟媒體還是以收視率、點擊率為優先考量,很難期待媒體的把關,類似的名醫/奸商哈多到數不完,只要敢講聳動標題的話語,就取得節目的麥克風哈。一點小感想啦。
讚讚
還有還有,主管也說名醫江醫師有教要喝(還是買?!)電解水平衡鈉離子控制/逆轉高血壓又護腎之類的bla bla bla… 瞄了一眼主管說的健康「好水」,原來也是江醫師賣的「醫療級好水」設備,價格一整個高階主管等級😂 我就心理笑笑。唉😮💨 也懶得去看去問 (也沒必要)~
讚讚
大陆广东这边超市都有加钾的食盐售卖(成分氯化钾、碘酸钾、亚铁氰化钾),但贵了1元,导致大部分人不喜欢买……我是很早开始用添加钾食盐了,经常给老妈科普买这个。
咸味是适应性味觉,可以越吃越咸,外食要照顾大多数人口味,不可能减盐的了。西餐日料钠也多的离谱,另外注意中式面条(干湿都一样),大部分钠多的离谱
讚讚
謝謝分享。
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個人要有不應過度攝取鈉的認知,這樣就會去選擇低鈉的食物。
讚讚
成語是「唾手可得」。
讚讚
https://www.zdic.net/hans/%E5%9E%82%E6%89%8B%E5%8F%AF%E5%BE%97#:~:text=%E5%9E%82%E6%89%8B%E5%8F%AF%E5%BE%97%EF%BC%8C%E5%8F%91%E9%9F%B3chu%C3%AD%20sh%C7%92u%20k%C4%9B,%E5%BD%A2%E5%AE%B9%E6%AF%AB%E4%B8%8D%E8%B4%B9%E5%8A%9B%E3%80%82
讚讚
以這篇文章的觀點來說唾手的資格比較老 http://blog.udn.com/mobile/ki999mo/7614092 但是現在約定俗成從明清以後垂手也有人用
讚讚
《唾》太粗俗。
讚讚
引用通告: 低鈉鹽是送命鹽?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讀者Elliot如何重拾健康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Elliot留言集錦:低鹽飲食(1)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