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Bruce在2021-4-22在斷食的吹捧與現實的留言欄裡寫:很多斷食倡導者都喜歡引用2016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的研究為斷食療法背書 https://healthdaily.tw/24887/
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9-1發表在《健康一點靈》的文章,標題是:諾貝爾得主發現「餓肚子」比較健康,細胞會「自己吃自己」!身體變超乾淨,改善失智症,還能降低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首先,關於諾貝爾獎,我已經在十幾篇文章裡說過,由於它是最高學術成就的象徵,所以就常被保健品業者拿來做廣告行銷,或是被內容農場用來吸引點擊。這類浮誇濫用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在諾貝爾金牌烙下一道又一道的污痕。請看一氧化氮,精胺酸,諾貝爾病。
再來,這篇《健康一點靈》的文章主要是在講「自噬」,但是,就像絕大多數網路文章一樣,它根本搞不清 什麼是「自噬」。例如它說「自噬」是細胞把自己吃掉,但事實上「自噬」是細胞把自己的一些成分吃掉,而目的是為了能活得更好。所以,《健康一點靈》這篇文章標題裡的「自己吃自己」,完全是胡扯鳥蛋。
好,我們現在來看《健康一點靈》 這篇文章還有哪些問題。
原文一:根據研究成果表示,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後,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頗多。
分析一:根據研究?根據什麼研究?我從事基因研究40多年,從來就沒聽過基因是一種物質。更何況基因是遺傳自父母,是與生俱來的,怎麼可能會因為一個人做了什麼事而《出現》?
原文二:在後續的跟蹤中,適當餓肚子的那組人,比餐餐飽食的人,平均壽命和健康指數都要高出很多。
分析二:後續的跟蹤?什麼後續的跟蹤?餓肚子的人平均壽命和健康指數都要高出很多?證據在哪?
原文三:根據很多國家的研究,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就是適當餓肚子。
分析三:很多國家的研究?是哪些國家的研究?餓肚子是長壽因素?那,請問有多少人瑞曾經餓過肚子?
原文四:大隅良典教授在2016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發現人類如果適時的讓自己飢餓,很可能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分析四:根據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大隅良典教授一生都是用酵母菌做研究,從沒做過人體試驗的研究。所以,《他發現人類如果適時的讓自己飢餓…》完全是胡扯。
原文五:大隅良典長時間研究之後發現…身體可以分解不同的蛋白質結構。
分析五:大隅良典教授從未做過關於《身體》的研究。
原文六:大隅良典發現可以透過禁食…,進而去刺激身體來分解有害細胞…而人體的炎症也會減少。。
分析六:大隅良典教授從未做過關於《身體》的研究,也從未做過人體的研究。禁食也不會刺激身體來分解有害細胞。把《自噬》說成是《細胞吃自己》,是很多網路文章的通病。
原文七:如果人類選擇間歇性禁食的話,有助於減肥,對健康來說也有不小的幫助,像是降低罹患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據悉也可以用來治療失智.症。
分析七:目前的臨床證據顯示,間歇性禁食連對減肥都沒有幫助。其他什麼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就更不用說了。請看斷食的吹捧與現實。
關於《自噬》,我在2021-4-29發表的間歇性斷食能抑制HPV病毒?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至於《間歇性斷食能重啟本身的細胞自噬》,我希望讀者不要被一些聽起來很稀罕而似乎又很了不起的名詞給迷惑了。提倡間歇性斷食的人都是會說它能重啟細胞自噬,但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重啟細胞自噬對健康有任何益處。事實上,細胞自噬到底是敵還是友,到現在都還是搞不清楚,…」
事實上,《重啟》這個詞本身就已經是不對了,因為《自噬》是一個經常性存在的細胞功能,只不過這個功能是會在細胞遇到困難(stress)的時候被調高。至於什麼是《遇到困難》,飢餓就是一種困難,但並非唯一。事實上,《運動》也是一種困難(stress),所以《運動》也會調高《自噬》。
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運動,就可以達到禁食提倡者最愛說的《重啟自噬》。唯一不同的是,運動可以讓你增加肌肉,禁食卻會讓你流失肌肉。請看Regulatory role of exercise-induced autophagy for sarcopenia(運動誘導的自噬對肌少症的調節作用)。
我不是學科學的人,但是在我的實際生活中我竟然幾乎完全奉行林教授的主張,即使我可能漏讀了林教授以前發表過的相關文章。我小時候生長在貧窮又破碎的家庭,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高中畢業之前我的家庭從來沒有給過我一毛錢的補習費或是課後輔導費,在我能夠工作賺錢之後我發誓不再虧待自己的肚子,我現在一天吃四餐(早丶中丶晚和睡前兩小時),才不去管它什麼斷食不斷食,能夠活多久算多久,但是我每天都有運動的習慣,經常去游泳池丶健身房和溜狗。我也相信經常性的運動可能可以防止太早得到愛茲海默(Altzheimer),教授您的看法如何?
讚讚
謝謝您分享個人經驗。
雖然有點詫異《睡前兩小時》,但這似乎對您沒有負面影響。
運動絕對是有益的。
對於食量,我只遵行《進出平衡》。
所有那些什麼禁食,生酮,全都是金錢利益所趨,毫無健康益處可言。
讚讚
睡前兩小時的一餐其實只是一把杏仁和一顆小橘子而已,但是不吃我半夜會餓醒。
讚讚
林教授,
幾日未拜讀您的點評,因為我都把時間花在閱讀Autophagy的文獻上,今天剛好看到這篇。
確實有多篇的Reviews把Autophagy跟「能量缺乏」連結,但並不意謂人一定是要「餓肚子」,Autophagy的主要原因如您所言,是來自於「細胞壓力」。
在我近期的益菌元研究中,觀察到腸黏膜細胞會誘發Autophagy,並且是經由細胞間T細胞產生IL-6所誘導,我還真一頭霧水。
Autophagy的死法比 Aptosis 優雅的多,我在想IL-6增加應該是會激起了一連串的發炎,但結果剛好相反,反而抑制發炎。
我看到的細胞自噬並非來自於餓肚子,而可能是來自於腸道菌的變化。
讚讚
上Aptosis 為Apoptosis 的誤寫。
讚讚
Autophagy是個有趣的發現,但是把它說成是禁食有益健康的機制,完全是金錢利益所趨。
讚讚
引用通告: 脂肪肝逆轉:限時飲食有用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