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12-13發表美國豬肉有腥味?沒閹割?,指出《美國不給豬做閹割》是百分之百的謠言,而《美國豬肉有腥味》就只是欲加之罪。
一個禮拜後,讀者Shu-hong Lin在我的臉書留言:「單純觀察是覺得可能跟農場賣場相關,一般中國超市比較臭,美國超市不太臭。背後原因有可能是品種或新鮮程度?不知道教授有沒有認識美國畜牧界人士能夠確認美國豬是不是跟台灣一樣以LYD三品種雜交為主?」
首先,鄭重聲明,我不認識任何美國畜牧界人士。事實上有一位反美豬狂熱分子曾在我的網站留言,說我有朋友在美國經營豬場,所以我才會一直幫美豬說話。我就跟這位狂熱分子說歡迎他來調查,如果屬實我會立刻公開道歉,並且關掉我這個網站。直至今日,這位狂熱分子再也沒來我網站做出貢獻。
雖然我不認識任何美國畜牧界人士,但網路上有很多美國畜牧界提供的資訊,而其中有很多是關於豬的品種,例如:
10 Pig Breeds for the Homestead
網路上也有關於台灣豬品種的資訊,例如:
所以,我就把這些資訊整理如下:

讀者Shu-hong Lin所說的《LYD三品種雜交》指的是Landrace(藍瑞斯,L), Yorkshire(約克夏,Y),和Duroc(杜洛克,D)這三個品種的豬雜交所生出來的品種。Landrace品種是源自丹麥,毛色全白。Yorkshire品種是源自英國,毛色全白。Duroc品種是源自美國,毛色紅棕。
Landrace品種的母豬很會生,奶量也很高,Yorkshire品種的母豬也很會生,又具有優良的母性,Duroc品種的豬則是生長率高,瘦肉率也高。把Landrace和Yorkshire交配所生下來的母豬和Duroc公豬交配,所生下來的豬就是LYD豬。如此的配種可以獲得很好的產仔數、生長性能和瘦肉率。
1996年是臺灣養豬業的高峰期,頭數高達一千一百多萬,而當時農委會有輔導所謂的「二品戶」,專門飼養藍瑞斯(L)和約克夏(Y)這兩個品種(因此叫做二品戶)。這些二品戶提供雜交的LY母系種豬給一般養豬戶,而一般養豬戶就將LY母系種豬與自有的杜洛克公系種豬(D)交配,生出肉質與生長效率皆佳的LYD肉豬。
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豬肉無法外銷,所以肉豬的需求量大跌,而「二品戶」也就只好紛紛轉型成為一般養豬戶。其結果是LY母系種豬市場流失,而商用肉豬場只好在藍瑞斯與約克夏間選擇單一品種作為母系。目前較多豬農選擇以藍瑞斯種母豬配杜洛克種公豬成為LD肉豬,但仍有少部分為約克夏種母豬配杜洛克種公豬成為YD肉豬。真正的LYD商用肉豬已不復見。
LD,YD,和LYD都是白毛豬,而牠們幾乎佔了台灣90%的肉豬市場。也就是說,所謂的黑毛豬只佔了約10%的肉豬市場。而縱然如此,由於90%的黑毛豬是外來種,所以真正台灣本土的黑毛豬只佔了約1%的肉豬市場。(註:主要的外來種黑毛豬是盤克夏豬和英國大黑豬,但市場上往往謊稱牠們是台灣黑豬)
Landrace, Yorkshire,和Duroc也是美國養豬業的主要品種,而豬農也會將牠們交叉配種,但我查不到他們有採用LYD這個名稱。(註:有關LYD豬肉品質的研究幾乎全是出自韓國)
所以,讀者Shu-hong Lin所問的《美國豬是不是跟台灣一樣以LYD三品種雜交為主》,簡單的答案是否定的,而複雜的答案則是《美國並沒有發展出LYD這個名稱,而LYD也已經不再是台灣的主要品種》。
不管如何,LD,YD,和LYD這三個品種佔了約台灣90%的肉豬市場,而由於Duroc品種是來自美國,所以台灣人所吃的豬肉可以說90%是源自美國的品種。那,為什麼台灣人會認為台灣的豬肉沒腥味,而美國的豬肉則會有腥味呢?
後記:有讀者來質疑,說Duroc只佔LD或YD品種的50%,所以《90%是源自美國的品種》的說法有點怪怪的。我現在補充說明,因為美國有本土化的Landrace和Yorkshire,所以我就把台灣的Landrace和Yorkshire視同源自美國。我的用意是希望台灣同胞能了解,台灣豬跟美國豬其實沒啥差別,所以不要因為《台灣之光》的心理作祟而歧視美國豬。另外,我也有指出,台灣同胞引以為傲的黑毛豬,其實九成是外來種。所以,那種由於《黑毛豬優越感》而歧視美國豬的心態,應當要有所收斂。
太有趣的一篇文章,作了確實的考據。
可能台灣人嘴都吃叼了,美國豬真的一吃就知道,油脂中有一股味道。
讚Liked by 1 person
教授您好,我沒吃過美豬,但我以農業研究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雜交種的特性可能跟親本不一樣,所以末段所說的,台灣人所吃的豬肉可以說90%是源自美國的品種的講法有點奇怪,因為,除了雜交後代已經要算是新品種以外,以遺傳學的角度來看,YD跟LD雜交後代最多僅有50%美國豬(D)血統,YLD可能更低,所以用90%表示有點奇怪的。
再者,養豬戶本身的養殖管理、飼料、天氣環境等等,也有可能是造成美國跟台灣兩邊的豬肉風味有差異的原因。所以,雖然品種也是決定的因素之一,但養殖過程各方面的原也有可能對豬肉風味有影響。
以上意見供參考,謝謝!
讚Liked by 1 person
因為美國有本土化的L和Y,所以我就把台灣的L和Y視同源自美國。我的用意是希望台灣同胞能了解到台灣豬跟美國豬其實沒啥差別,不要因為《台灣之光》的心理作祟而歧視美國豬。至於您說的《養殖過程各方面的原也有可能對豬肉風味有影響》,也就只是《可能》,也就只是《假設》,而這是無法使人(至少我本人)信服美豬真的有腥味。最低限度,也要講出養殖方面到底有什麼不同,而這種不同為什麼就會造成美國豬肉有腥味。
讚讚
教授您好,我沒吃過美豬,但我以農業研究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雜交種的特性可能跟親本不一樣,所以末段所說的,台灣人所吃的豬肉可以說90%是源自美國的品種的講法有點奇怪,因為,除了雜交後代已經要算是新品種以外,以遺傳學的角度來看,YD跟LD雜交後代僅有50%美國豬血統,YLD可能更低,所以用90%表示有點奇怪的。
再者,養豬戶本身的養殖管理、飼料、天氣環境等等,也有可能是造成美國跟台灣兩邊的豬肉風味有差異的原因。所以,雖然品種也是決定的因素之一,但養殖過程各方面的原也有可能對豬肉風味有影響。
以上意見供參考,謝謝!
讚讚
就算品種一樣飼養方式不同就會影響肉質跟風味,台灣目前反對美豬最大的原因是美豬飼養時所使用的萊克多巴胺,而不是單單因為是“美豬”吧?
讚Liked by 1 person
你沒看我的前一篇文章。就是這篇一開頭引用的那一篇。看了你就會知道。
讚讚
林教授的文筆很幽默,看了許多您的文章,我相信美豬的問題是政治問題,台灣人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這些不是真正問題的問題上,2012馬政府明白反對美豬,陳冲也是坦白這是國安的問題,但他們的考慮,我老實說,我感覺不到他們菁英階級對台灣安全的保證,特別是在2014/3/18反服貿運動後,特別謝謝林教授的專業駁斥,謝謝
讚讚
謝謝您的肯定和鼓勵。罵我的人都說我是在推銷或鼓勵吃美國豬肉,但其實我唯一要講的是美國豬肉並不會危害健康,希望大家能安心過日子。政治問題就讓政客們去處理,我不會表示意見。
讚讚
我只想知道為何進口豬可以有萊劑.台灣豬農卻禁用萊禁劑?
換句話說民進黨的思維是台灣人可吃萊劑,台灣豬不可吃萊劑
只要回答這一題就好,講一堆廢話幹嘛
讚Liked by 1 person
《台灣人可吃萊劑》是你說的。至於《台灣豬不可吃萊劑》,賴秀穗教授從國民黨執政時期就建議政府要開放萊劑給豬農使用,但一直沒有得到回應。所以,你應當去問以前或現在的執政當局。還有,請你客氣點,你還沒資格跟我說《講一堆廢話幹嘛》。你如果再如此出言不遜,我會將你列入不受歡迎名單。
讚讚
因为台湾猪没资格吃莱剂啦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