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這個議題在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時,就已經被吵得沸沸揚揚,而我當時也就發表了十幾篇文章來解釋為什麼不需要擔心美牛美豬。如今瘦肉精這個議題又再度被吵翻天,所以我那幾篇2016年發表的文章也就獲得大量的點閱,而《關鍵評論》也來函邀請我發表一篇總匯文章,希望能藉此讓讀者看到瘦肉精這個議題的全貌。

這篇文章已經在4天前(2020-9-1)發表,標題是美豬「瘦肉精」之所以會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被捏造出來的(請看上面的插圖)。但是,隔天這篇文章就被改成「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在許多群組中轉傳。雖然這個版本與我的原文幾乎相同,但有幾個不同的地方卻會造成誤會,所以我必須做出澄清。

我是三天前就在一個台灣同鄉的群組裡看到這個版本,但卻是在今天收到一個電郵之後,才決定寫這篇文章來做澄清。

這個電郵是讀者James Shieh今天(2020-9-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寄來的,他說:I enjoy your article entitled 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我的看法也是政治問題。
I retired as a chemist from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hiladelphia
NTU Agricultural Chemistry. Ph.D. In Biochemistry.

我很感謝Dr. Shieh的肯定,尤其因為他是一位曾在美國農業部任職的生化博士,比較能站在科學的立場來看待瘦肉精這個議題。

我在看過Dr. Shieh的電郵之後,決定在網上搜查「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結果發現已經有人在Cofacts網站查詢這篇文章的真假,請看https://cofacts.g0v.tw/article/17zz1xd2zdd3i

這篇「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的一開頭是:

長知識嘍!

謝謝陳主新推薦此文:

〈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
(暫名)

文/林慶順
加州大學UCSF醫學院教授

然後,它接下來的部分可以說就是拷貝我的原文,只不過有下面這三點不同:

  • 我原文的每一個章節都帶有個別的小標題,但是這些小標題都被刪掉了。這讓我感到遺憾,因為這些小標題都是有功能的。
  • 我的原文有提供很多連結,好讓大家去查證或了解進一步的資訊,但是這些連結的功能都不復存在。
  • 我原文最後一個章節裡有一段被刪掉了,以至於接下來的文章就變成是BBC中文網的內文,而不是出自我筆下。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

我原文最後一個章節的中段是:

BBC中文網也在2016年1月15日發表〈台灣大選:養豬戶稱「瘦肉精美豬不是問題重點」〉,內文寫道:

不同世代的養豬戶皆表示,「市場開放」在不論哪一黨執政下,都無可避免,售價相對低廉的「瘦肉精美豬」衝擊農民利益只是選舉時炒作的話題,台灣養豬業長久以來面臨的問題,才是業者希望未來執政者要關心的面向。

萊克多巴胺是1999年被核准作為飼料添加劑,所以至今已有21年的使用歷史。美國的三億人口,包括數十萬台灣移民,吃瘦肉精餵食的豬肉,已經吃了21年,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發病的案例。如此無懈可擊的食安記錄,卻被一年數起食安危機的台灣詆詬為「有毒,吃不得」,真不知天理何在,世道哪尋。

(接下來,一直到結尾,還有四段文章)

但是,在「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這篇改版文章裡,那一段藍體字的部分(不同世代…關心的面向)被刪掉了,以至於在它之後的5段文章,全都變成是BBC中文網的內文。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轉傳美豬「瘦肉精」之所以會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被捏造出來的,而不要再傳「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