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Rebecca Shu今天(2020-7-5)在《科學的養生保健》的臉書上詢問:
https://youtu.be/6Fka77mwzOA
林教授您好:朋友傳來這支影片,提到“塵蟎”並非過敏源,市售的吸塵蟎機只是商業廣告誇大不實,請問真相如何?

上面的網路連結打開的是一個YouTube影片,標題是:踢爆塵蟎騙局!肉眼根本看得見!我們都被商人騙了?【好棒Bump】
這個影片是在大前天(2020-7-2)發表,而在短短3天裡就有將近一百萬個點擊和兩千多個評論,真可說是網紅中的網紅。
這位網紅在影片裡拿出一根玻璃管,裡面有幾隻乳白色,在爬動的蟲,而這就是他所說《塵蟎是肉眼看得見》的證據。
可是,就我查過的幾十篇資料,沒有一篇說《塵蟎是肉眼看得見》。例如下面這六篇來自大學,研究院,或醫療協會的資料,就全都說塵蟎是肉眼看不見的。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美國肺臟協會)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美國國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
Asthma and Allergy Foundation of America(美國哮喘和過敏基金會)
University of Nebraska(內布拉斯加大學)
Asthma Society of Canada(加拿大哮喘協會)
University of Wisconsin(威斯康辛大學)
至於這位網紅所說的《塵蟎並非過敏源》,也是與上面這六份資料有衝突。尤其是《加拿大哮喘協會》還特別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超過50%的過敏性哮喘患者對室內塵蟎過敏》。
還有,我也請大家看一篇2018年發表的綜述論文,標題是Home Environmental Interventions For House Dust Mite(居家塵蟎的家庭環境干預)。它的摘要裡的第一句話就是:自從塵蟎首次被認為是屋塵中過敏原的主要來源以來,已經過去了五十年,並且由此延伸而認為塵蟎是過敏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誘因。
至於這位網紅所說的《吸塵蟎機都是騙人的》,就可能是半對半錯。原因是,我提供的這些資料大多有提到《正確使用吸塵器可以減少塵蟎過敏原》,但是它們所說的是一般的家用吸塵器,而不是什麼特殊的吸塵蟎機。
那篇2018年的綜述論文有提供一個《減少塵蟎曝露的優先順序》圖表:

影片po出的當天晚上我熬夜的看了1000則留言大多數的留言不外乎是 從小被騙到大、連政府也這樣說背後的利益一定非常巨大、如果新聞都不報背後的利益非常巨大 等等的言論,只要有人持懷疑的態度也都會有諸如頭髮也很小多少多少微米都看得到了塵蟎也一定看得到等等的言論。
我實在想不透為什麼粉絲能對於網紅的內容深信不疑,寧可相信網紅的也不願意相信專業的研究,以及政府的資料…,誰教給他們的觀點是新聞不報就是有巨大的利益在背後撐腰,怎麼他們不想想內容錯謬連新聞都不屑報…
現在社會戾氣重,只要看到不是我所相信的關點,就要使勁的攻擊他,連個和平理性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讚Liked by 1 person
這叫做感性凌駕理性。感到爽的就是對的,感到不爽的就是錯。科學有個屁用。
讚讚
我不覺得這是壞事, 也並不是課本說的就一定是對的, 如果都是這樣教材也不需要修訂了。實際上課的確也教錯了我們許多東西,隨著時代科技研究的進步舊觀念被推翻也是很正常的。我不會信, 也不會不信, 畢竟自己不是專業, 最終也只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至於利益之類的.. 我覺得.. 危言聳聽的機率真的很高。因為我自己在的電子業很多東西也是這樣……..就連蘋果發布會都會把一些很稀鬆平常的事情用很厲害華麗的命名包裝
讚讚
所以那些蟲蟲不是塵蟎?如果牠們是,那就確實肉眼可見不是嗎?
塵蟎大小是0.2mm,這個的確不是看不見……
讚讚
影片裡的那些蟲是經過放大,也無法證實就是塵蟎。我所看過的文獻都是用microscopic來形容塵蟎的大小。
讚讚
的確microscopic只是個很主觀的形容詞而已 無異於very very small 就算跳樓大優惠 再送妳一個變成very very very small
跟肉眼看不看的見其實也是沒有直接關係
讚讚
關於這個單字, 我覺得你誤會了…
microscopic 指是一個主觀形容詞 無異於very very small…
“微小" 不代表一定要顯微鏡才看的見的意思 就是比小還要小而已
所以跟看不看的見並沒有直接關連
讚讚
唉呦不好意思.. 我以為第一個沒出來…
讚讚
講的好像很專業,證據呢?
他拿了證據,塵蟎大小大家也都查的到。
200微米其實肉眼可見,用英文誤導別人。
以上六篇資料也都“沒有”說“塵蟎肉眼不可見”
發這篇文章的人其心可誅。
讚讚
你相信一個毫無科學經驗網紅的證據,卻不相信成千上萬專家的證據。你真是是其心可餵豬。
讚Liked by 1 person
有一篇資料說塵蟎大小約在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小,肉眼不可見?
我快笑死
各位,拿起你的筆(越細越好),在紙上點一下,用尺去量,大約就是500~200微米(0.5~0.2毫米)的大小了哦!
讚讚
我建議你去挑戰那些實際做塵蟎研究的人。如果能發表一篇醫學論文,那就更可信。
讚Liked by 1 person
誰跟你說塵蟎不是過敏原,人家影片中只是說他對塵塵蟎沒有過敏而已,我抽血做過敏檢驗,我會對塵蟎過敏,你PO的那些美國肺臟學會比較像是廠商打廣告用的塑造出的組織網站,可能這些組織就是商業公司了,塵蟎就是0.2mm-0.5mm,我親眼見過,你少打馬虎眼
讚讚
我是特別挑選沒有商業利益的資訊來給大家做參考。我也只是說根據這些資訊,是肉眼看不到。至於你是否真的看到了,我就無法評論了。我建議你還是去挑戰那些實際做塵蟎研究的人吧。當然,如果你能發表一篇醫學論文,那就更了不起了。
讚讚
需要什麼科學經驗啊,你的網站上寫著1/3到1/4毫米大小,網红拍給你看的塵蟎就是那個大小,明擺在眼前可以直接驗證的科學事實你不相信,寧願相信偽造的偽科學論文,跟商業買來的假科學論文,以及一大堆誇大不實的偽科學陳述,我就親眼看過塵蟎,不需要你那一大堆不實的科學陳述,1/4毫米大小的塵蟎就大約是我看到的塵蟎大小,明明就是肉眼可見的大小,為什麼會相信肉眼看不見這麼明顯的謊言,瞎了不成,你是在替除蟎廠商打廣告吧,寫再多科學論文引述,直接眼前可見的科學事實打臉了這些論文,那這些論文的作者全部都要為做假道歉
讚讚
我的網站從沒拿過任何商家任何一毛錢。有商家找我做廣告還被我拒絕。我還把出書的版稅全數捐給弱勢青少年。我的文章提供的是無數專家的意見。所以,要挑戰就去找他們,看誰才是真科學。如果能發表醫學論文,那就更可信。
讚Liked by 2 people
什麼叫做microscopic,隨便瞎掰就想裝做科學術語喔,這叫偽科學,毫無科學含量
讚讚
那就請你去挑戰發明這個術語的人吧。在這裡跳腳又有何用。
讚Liked by 1 person
那些說0.25mm的塵蟎是肉眼不可見的人,你稱他們是做醫學實驗的人喔,他們是專做偽科學實驗論文跟商業廣告假實驗的人吧,挑戰他們?連這麼基礎的網红檢驗他們的科學都過不了關了,還要人家挑戰他們?是他們不夠格挑戰別人吧,你發的網站說是正經的科學論文,根本笑掉所有正經的研究者的大牙,網站上寫著正確的科學數據1/3mm-1/4mm,卻口口聲聲說1/4mm的大小是不可見的大小,你是眼睛被戳到還是腦子被戳到,這種大小不可見還需要發醫學論文挑戰喔,你要不要發篇醫學論文證明一般人的肉眼看不見1/4mm大小的生物啊,這種論文可以稱為醫學論文才是破天荒的驚人
讚讚
還是那句話,去挑戰專家。說看不見的不是我,所以跟我大呼小叫只是浪費唇舌,解決不了問題。
讚Liked by 1 person
什麼叫做沒有商業利益的資訊,狗屁,一堆假裝成學術機構組織的網站背後都是商業組織花錢資助的組織,你連這些網站的背景都沒摸清楚,就在那講醫學論文,最好是0.25mm大小的節肢動物看不見需要發醫學論文證明,講話用點智商好嗎?光是我抓到的那隻塵蟎就足以打臉你所有的醫學論文了,不是你們竄改了人家論文的字眼,就是那些論文是偽科學論文
讚讚
請拿出那些網站商業背景的證據。光是用猜的是無法讓人信服的。可以肯定的是那個網紅百分之百是為賺錢而發表這個影片。
讚讚
你給的資訊只有NCBI的能看,但是NCBI給的資訊跟你說的剛好相反,請不要斷章取義誤導大眾
讚讚
正好相反?請給連結。
讚讚
這些來亂的留言會增加此文章的點閱率,進而增加點連結去網紅頻道的機會,還會幫那個網紅賺錢耶. 無論如何,至少此文章也點閱了,閱聽大眾還是得自己多思考判斷.
其實緊咬著塵璊能不能看見根本無聊,盯著它看到又如何?又不能每隻都看到.
但是它是過敏源無誤.
讚Liked by 2 people
完全同意。不過其實,我是蟎enjoy看到這些來亂的人。想到他們雞飛狗跳的模樣,就蟎爽的。
讚Liked by 3 people
今天剛好也是看到這個影片搜尋了些資料找到這篇文章,剛才也花了些時間概讀了您文章內六篇連結的相關文章,幾篇文章看下來塵螨應該是可見的無誤(雖然還是蠻小的,會有看不見的說法應該是因為他是半透明乳白色,很容易融入環境背景不易發現,但這的大小也間接說明了其實防螨寢具的作用沒這麼強,隨便布料精緻一點的間隙應該都有比0.25mm小),有篇文章中有提到濕度低於60%以下就會停止活動(文章中建議都是希望控制在50%以下),但是使用溫水洗滌衣物的部分就有文章衝突了(有篇是說75-80度F,另一篇是130度F),個人確認130度F一定可行(因為超過50度C的環境一小時,大多數的動植物跟真菌幾乎都無法存活),但很多篇文章中提到的防治重點其實都不是塵螨,都是要定期清潔降低室內環境的灰塵量(這應該也是很多廠商只強調說明塵螨的原因,因為如果只是降低室內灰塵累積,真的主要是靠打掃跟洗滌衣物床單) 最後還是感謝您提供的文章受益匪淺
讚Liked by 1 person
如果以尺寸而言,以及以一個黑點而言,的確是肉眼可見。但由於塵蟎是乳白,又半透明,所以就很難看到。如果做個全球調查,我敢打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說沒見過,儘管塵蟎是大量存在每個人的家裡。
讚Liked by 1 person
好如果你說塵蟎大量存在人的家裡,然後又扯什麼microscopic,那就請使用你的microscopic去家中看看到底是不是大量存在^_^你以為只有所謂“專家”能進行這個實測嗎…
讚讚
又一個來讓我蟎爽的。謝謝喔。歡迎再來。
讚讚
我以前养蟑螂就有看到会动的白色灰尘, 看了那集影片才知道原来尘螨是看得见的
讚讚
https://www.tcsb.gov.tw/cp-21-331-d7492-1.html?fbclid=IwAR27zn8SOSaDrZju2oAPdEcsCVqO2PCEAkXYSHok1vFKBdD_5YzRo3viwiY
讚讚
我是小孩,我看到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們家也有討論塵蟎肉眼可見問題,所以就查詢很多資料,也都說肉眼看不到,大概十個醫生裡有十個醫生都有醬的說法,我是相信醫生的!因為我沒有醫學學歷,所以說如果要相信,我會選擇相信有夠高學歷的人,如果塵蟎真的可見,那醫生們一定很早就發現了!那為什麼科學家沒發現而是一個網紅發現呢?又,假如真的看得見,又為什麼醫生們科學家們要騙我們?
讚讚
由於塵蟎是乳白色,半透明,所以只有在特殊情況下肉眼才看得到。在平常生活裡,牠們是看不到的。那個影片裡所顯示的,其實也是經過放大,所以網紅宣稱“肉眼看得到”,純粹是自欺欺人。
讚讚
引用通告: 5.2 濕疹好書好網介紹 - Fight Eczema for 16 years
引用通告: 2.4 濕疹類型 - 我濕疹咗16 年
檔人錢財阿兄弟,看到一堆留言槓精
可以看的見怎不去收集寫論文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