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er Health News(KHN)是一家致力於提供健康資訊(尤其是醫療政策)的非牟利傳媒。它在前天(2020-1-15)發表No Shield From X-Rays: How Science Is Rethinking Lead Aprons(不用X光護罩:科學如何重新思考鉛圍兜)。在我討論為何X光護罩是沒必要之前,我要先讓讀者知道我曾發表過兩篇相關文章,而它們都是在講名嘴醫生如何誤導民眾,讓大家以為X光診斷攝像是非常可怕,或X光護罩是非常重要。請看診斷攝影等於原子彈爆炸?及牙齒乳房X光→甲狀腺癌?。
去年四月《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建議不再使用X光護罩,並且得到《美國放射學會》和《溫和影像聯盟》(Image Gently Alliance,一個促進小兒科安全影像的團體)等多個團體的認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在去年四月提議從聯邦法規中刪除1970年代有關使用X光護罩的規定。這個建議預期會在今年九月通過審核。與此同時,《國家輻射防護與測量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也即將發布聲明,支持停止使用X光護罩。目前已經有數十家美國醫院不再使用X光護罩。而除了美國之外,加拿大和澳洲的醫療團體也都認可此一改變,英國也正在推行廢除使用X光護罩。(註:不再使用護罩只是針對病患。X光機操作員仍需戴護罩)
不再使用X光護罩的原因是:
- X光護罩是在1950年代開始採用的,而當時是根據果蠅的實驗,以為X光診斷顯影會破壞DNA並造成先天缺陷。但是,現在已經知道,該果蠅的實驗結果並不適用於人。
- 現代的X光診斷顯影所需的輻射量大約是1950年代的二十分之一。數十年來的研究數據表明,X光診斷顯影不會對患者的卵巢或睾丸造成可衡量的傷害,也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 X光護罩很難準確定位,因此經常會錯過應該保護的目標區域。根據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的說法,即使是放在正確位置,X光護罩也可能會無意間遮蓋醫生需要看的身體區域(例如吞下的物體的位置),從而導致需要重複做X光診斷顯影。
- X光護罩也會啟動X光機上的自動曝光控制,導致增加對被檢查身體各個部位的輻射。
- X光護罩無法保護患者身體免於X光所產生的最大輻射效應,即《散射》(scatter)。《散射》是輻射線在人體內部(包括在護罩之下)彈跳,最終將其能量沉積在組織中。
KHN這篇文章最後說,如果醫院不再用X光護罩,但牙醫繼續使用,可能會引起公眾的困惑。 據估計,2016年美國所有醫院共進行了2.75億次醫學X光檢查,然而牙科診所則進行了3.2億次X光檢查。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首席物理學家Mahadevappa Mahesh說,在這個議題上,牙醫的參與較少,現在應該讓他們參加討論了。
美國牙科協會說,雖然腹部可能不需要X光護罩,但仍會繼續建議盡可能使用鉛環來屏蔽甲狀腺。隸屬於物理學家協會的Mahesh告誡說,鉛環保護甲狀腺可能無濟於事,並且可能使新型3D牙科成像儀拍攝的圖像模糊不清。
美國牙科協會表示,他們正在審查有關X光護罩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