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關鍵評論》邀請我撰寫的,已經在2019-10-10發表,標題是:為了戒菸而發明的「電子煙」,為何卻讓某些人戒了命?。

前言
第一個與電子煙相關的死亡案例是在今年8月23日首度被報導(紐約時報),而截至10月4日為止,相關的死亡案例已增至21。同時,相關的疾病案例也已破千(21st vaping death reported in U.S.)。
電子煙的發明是為了戒菸,而上市之後的行銷也是以戒菸為訴求。那,為什麼原本要幫助戒菸的產品,現在卻變成會戒命呢?
電子煙是中國人發明的
電子煙的雛形最早是出現在1963年美國賓州人赫伯特·吉爾伯特(Herbert A. Gilbert)所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然後該申請在1965年8月獲得批准。但是由於此一專利設計並沒有電子裝置,而只是將含有尼古丁的煙液加溫,所以還不能算是電子煙。現年88歲的吉爾伯特目前住在佛羅里達。他沒有從這個專利賺到一毛錢。
真正的電子煙是瀋陽人韓力在2003年研發出來的。他的名字在英文文獻裡是以Hon Lik記載。韓力因為看到父親常年吸煙而死於肺癌,所以決心自己要戒菸。他最初是嘗試尼古丁貼片,但有時會因為忘記取下貼片而做一整晚噩夢。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曾夢見自己淹死在海水中,然後變成一團蒸汽,而這個“蒸汽”的夢就成為他發明電子煙的靈感。
韓力在2002年開始著手研發他認為可以幫助戒菸的電子煙。他當時的想法是,吸煙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來自煙草燃燒之後而形成的焦油,所以,如果不燃燒煙草,就可大大降低吸煙的危害。由於他本人是藥劑師又在遼寧中藥研究所工作了十多年,所以具有相當不錯的研發能力。他在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在2003年3月宣告成功。他的發明取得中國、美國和歐盟的專利,並在隔年5月開始量產。 他的公司《如烟》在2007-2008年的高峰期銷售額高達近10億人民幣,並且在2008年聲稱售出超過30萬隻電子煙。可是,在2009年美國FDA對電子煙下達全面進口禁令,而中國國內的山寨版電子煙又四處猖獗,再加上其他種種內憂外患,以至於《如烟》的業績一蹶不振,全年虧損高達4.44億人民幣。最後,在2013年《如烟》被全球第四大煙草公司《帝國煙草》收購。從此,《如烟》如煙般消失於無形。
電子煙的化學成分
電子菸液通常是含有丙二醇,植物甘油,蒸餾水,人工調味劑和尼古丁。在食品業,丙二醇和植物甘油是常用來作為色素和調味劑的載體。在電子煙,這些成分可以讓尼古丁和風味劑保持懸浮狀態。但是,接觸丙二醇會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在工業環境中長時間或反復吸入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加熱和蒸發後,丙二醇會形成致癌物環氧丙烷,而甘油則會形成會刺激呼吸道的丙烯醛。
電子菸的口味有數十種可以選擇,例如煙草、巧克力、以及多種水果(櫻桃、草莓…),等等。這些刻意添加的口味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吸引年輕人嘗試,而一旦嘗試就會上癮。電子煙液通常含有24毫克,18毫克,12毫克,6毫克,或0毫克尼古丁。但是,由於電子煙和電子煙液目前不受管制,所以電子煙液中的實際尼古丁含量和濃度通常與標籤上註明的有出入。
電子煙相關病情與死亡案例
與電子煙相關的病例是在今年4月首度出現在伊利諾州和威斯康辛州,而截至10月1日,共有1080相關病例在全美48州及維京群島出現。唯一倖免的兩個州是新罕布什爾和阿拉斯加。截至10月4日,共有21個死亡案例出現在18個州,而其中的加州,奧勒岡州及堪薩斯州是各有兩個案例。
大多數病患的症狀是胸痛、呼吸困難、以及咳嗽,但也有病患說會噁心,嘔吐或腹瀉。甚至有人說有發燒的現象,但是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的跡象。這些症狀通常是在使用電子煙後幾天出現,但也有人說在幾星期之後才出現。治療主要是用氧氣及類固醇。
在今年9月6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三篇與電子煙相關病例的研究報告,它們分別是:
Pulmonary Illness Related to E-Cigarette Use in Illinois and Wisconsin — Preliminary Report。這篇論文是報導發生在伊利諾州和威斯康辛州的53個病例。這53名病患是9位女性和44位男性,年齡從16歲至53歲(平均19歲)。其中,52位有發生呼吸道症狀,43位有發生胃腸道症狀,44位表示使用添加了四氫大麻酚的電子煙產品。
Pulmonary Lipid-Laden Macrophages and Vaping。這篇論文是報導發生在猶他州的6個病例。這六位病患的年齡和性別分別是20-男、23-男、23-男、25-女、29-男、47-男。他們的檢驗結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他們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裡出現富含脂質的巨噬細胞。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病患肺臟的傷害可能是電子煙液裡的油質引起的(例如大麻油)。
Imaging of Vaping-Associated Lung Disease。這篇論文並沒有提供病患的資料,而只是說研究人員共檢視了34位病患的肺部斷層掃描。比較值得注意的檢視結果是,沒有任何一位病患有發生類脂性肺炎(lipoid pneumonia)。也就是說,斷層掃描無法支持電子煙液裡的油質引起肺損傷的說法。
在10月2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Pathology of Vaping-Associated Lung Injury。這篇論文是報導取自17名病患肺組織的病理檢查結果。這17名病患是4位女性和13位男性,年齡從19歲至67歲,而其中的12人曾吸含有大麻或大麻油的電子煙。病理檢查的結果是,所有病患的肺臟都出現類似化學物質傷害的跡象,但是卻沒有任何類脂性肺炎的跡象。研究人員之一的布蘭登·拉森博士對紐約時報說:「所有17個病例均顯示看起來像是化學物引起的肺損傷。此種損傷類似芥子氣等化學武器所引起的損傷」。
查缉元兇
儘管大多數專家及美國官方一再強調目前還不知道是什麼物質引發電子煙相關疾病,但是最常被媒體提起的罪魁禍首非四氫大麻酚莫屬,而排第二位的候選罪魁禍首則是維他命E。儘管如此,華盛頓時報卻在2019-10-2發表Researchers Say Vitamin E Likely Isn’t the Culprit in Vaping-Related Ailments。它是引用上面提到的那篇論文(Pathology of Vaping-Associated Lung Injury)來表示維他命E不太可能會是罪魁禍首。它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維他命E是脂溶性,而該論文的研究並沒有發現患者的肺部含有脂質。
在10月7日一家名為Willamette Week的報社發表Colorado Lab Results Point to New Culprit in Vaping Cases: A Specific Chemical Used in Cheap Vape Pens(科羅拉多州實驗室的結果表明,電子煙案件中的新罪魁禍首:便宜的電子煙筆中使用的一種特殊化學品)。這篇文章說,一家叫做Colorado Green Lab的實驗室發現一些便宜的電子煙筆含有氧化鎘,而吸入氧化鎘會造成鎘性肺炎(Cadmium Pneumonitis)。它進一步說,氧化鎘是存在於一些較便宜的電焊材料,而此類電焊材料是被用於焊接一些較便宜的電子煙筆。
美國官方聲明
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CDC)在2019-10-3發布《與使用電子煙或霧化煙有關的肺損傷暴發》(Outbreak of Lung Injury Associated with E-Cigarette Use, or Vaping),其中有提到:
- 沒有單一產品或物質與所有肺損傷病例有關。
- 這些電子煙產品可能包含多種成分,複雜的包裝和供應鏈,並且可能包含非法物質。
- 吸煙者可能不知道他們的電子煙或電子煙液裡含有什麼。
- 供應商及吸煙者可能從網上或其他非正規來源取得產品,也可能自行改裝產品。
結論
總之,電子煙的相關產品是非常繁雜多變,而很多使用者又喜歡冒險嘗新,或為了省錢而購買劣質產品。所以,所謂的罪魁禍首極有可能不會是單一物質。
引用通告: 新冠病毒源自美國,潘懷宗教授說的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電子菸能改善公共健康?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輝瑞疫苗會引起神經退化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
請問林教授如何看待紐西蘭衛福部對於電子煙的態度,以及他們希望達成2025年無煙國家的菸草控制策略? 謝謝。
紐西蘭衛福部 -電子煙戒菸 電視宣傳影片
Smokefree Aotearoa 2025
https://www.health.govt.nz/our-work/preventative-health-wellness/tobacco-control/smokefree-aotearoa-2025
讚讚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4/27/%e9%9b%bb%e5%ad%90%e7%85%99%ef%bc%8c%e7%b4%90%e8%a5%bf%e8%98%ad2025%e7%84%a1%e7%85%99%e5%ae%b3/
讚讚
引用通告: 電子煙,紐西蘭2025無煙害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