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南方人物周刊》記者趙蕾小姐在2019-5-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要求採訪我。由於她的訪搞很長,共有21個問題,所以我會分三次來發表這份採訪。

Journalist take interview. Press Conference, Broadcasting reportage concept. Cartoon vector illustration

15、在大陆,多数人更愿意相信澳洲和美国的品牌,认为国外的品质和监管更加严格,您对这一块一定更有发言权,是否能结合国外膳食补充剂的市场监管的法律或行业规范,谈谈您的观察和实际情况么?比如有没有相关产品的成分控制要求,统一的浓度标准,临床标准,是否需要实现?国外市场有哪些问题或监管漏洞,您有好的提议么?

我對大陸或澳洲的控管,沒有特別關注,但是相信他們是跟美國差不多。在美國,補充劑的控管是採取“亡羊補牢”的政策,也就是說,只有在出了重大傷亡事故的情況,政府才會介入。我個人認為,政府會採取這種政策是因為(1)管不了那麼多,(2)補充劑行業可以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增加稅收。至於補充劑是否有效,那是消費者的問題,不是政府的(就好像政府不會管你去菜市場買了什麼東西一樣)。

16、国内有不少营养师认为,长期饮酒、加班熬夜、膳食不规律、食物品种单调、全素饮食等情况下,营养缺乏的风险很大,如果生活方式调整有难度,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营养素补充剂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者用一些功能型保健食品来提高人体机能的。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這不是正確的觀念。不良的生活習慣已經對身體造成傷害了,怎麼還要用補充劑來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當務之急是要先去除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如果真的需要補充,那也最好是吃富含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食物。再不然,就是吃添加了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食物,但絕對不要吃任何藥丸子。全素的人最好是曬太陽及吃菇類來攝取維他命D,以及吃藻類及發酵的食物(如醬瓜、泡菜)來攝取維他命B12。其次的選擇是吃添加了維他命D及B12的食物。(註:有少許種類的海藻含有維他命B12,但其含量及品質都不穩定,所以不建議只是從藻類來攝取維他命B12,請看素食,從海藻攝取B12?

17、上文中提到的这些情况,加班熬夜,膳食不规律等,我感觉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很多都符合这样的特征,是否代表他们应该考虑服用保健品,您会给出什么样的具体建议呢?(包括服用保健品的注意事项)您给需要服用保健品的人群分类吗?普通人是一定需要遵循医院医生的建议吗?按理说,医生有必要提供选购的具体品牌和剂量吗?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医院会直接开保健品的配方吗?

如果非要補充不可,那就吃有添加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食物,而不是藥丸子。絕大多數的醫生對於營養學是一竅不通。這是因為醫學院並沒有提供這樣的課程。請看2019-3-21發表的Nutrition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 Residency Training, and Practice

18、您是否观察到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日渐年轻化?如果有,能否尝试聊聊这种变化:年轻人热衷于吃保健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时代背景或契机么?大家对保健品的痴迷可能源于哪些因素呢?平日向您请教有关保健品的人或问题能占就诊或咨询的几成?

我沒有特別關注年紀這個因素。但是,補充劑業者是有在加強對年輕族群的廣告與推銷。請看 https://www.nutrasciencelabs.com/blog/millennials-dietary-supplements-what-you-need-to-know

19、我感受到现在大众更倾向于通过自行搜索知识的方式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而不是相信专业医生的意见,从您的从业经验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一个好玩的例子与您分享,我一个朋友说,看见港澳台还有日本人身体和皮肤状态都很年轻,他们的药妆店到处都是保健品,看到很多人购买,所以认为年轻的状态一定是和坚持吃保健品有关,对于这样的观念,猛一想会觉得有点道理,无法反驳,您遇到过吗,会怎么解释呢)

我同意。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網路提供了一個可以“自我掌控”的平台。而反正大多數人本來就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所以什麼是真科學,什麼是偽科學,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20、作为普通人,想要判断某个保健品是否适用、有效,您认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从网络海量繁杂的信息里找到科学的论证呢?有类似个人需不需要,以及吃哪种保健品,怎么吃的科学权威的指南么?(书籍、研究报告、杂志等)我举个例子,看到您网站上也提到鱼油中含有N-3 不饱和脂肪酸(也叫ω-3),能够补充包括 EPA 和 DHA ,很多报道也用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论证鱼油对软化血管的作用。但是,2005年,《JAMA》称研究者对 200 名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发现吃鱼油并没有降低他们各种心血管症状发生的概率。《JACC》也发布过研究结果,服用鱼油并不能减少心律失常患者的房颤复发风险。BBC的一则纪录片《保健品与安全》中也有这么一段描述,鱼油的问题之一是它很敏感。鱼油是来自鳀鱼等富含脂肪的鱼类的副产品。鱼被碾碎时,鱼油会接触到氧气。只要一点氧气,就会让鱼油变得又酸又臭。氧化油含有氧化脂质,那是细胞的基本要素之一。而脂质氧化后对人体有害。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员佩斯顿·麦森博士说,氧化脂质会引发人体内的发炎反应,尤其是在氧化细胞里,如果摄取氧化脂质,可能会引发这种发炎变化,并导致心血管疾病等。面对这些纷繁的信息时,人们如何判断呢?感觉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看到和选取的。

在我看到您這個問題之前,我已經說了兩次「大多數人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我也已經說了兩次「大多數人根本就不在乎科學」。您提到的這些醫學研究也許有一天會被政府或學術團體採用,放進他們制定的指南。但是,消費大眾買不買單,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21、还有什么有关保健品的问题是我没有考虑到但您想要强调和补充的吗?或者若您愿意分享一些病人就诊的经历和经典案例。其实,我个人比较好奇您开设那个“科学的养生保健”网站的原因和愿景,如果您愿意简单聊聊的话。

我創立科學的養生保健,最主要是因為我看不慣騙子橫行、偽科學氾濫。但是儘管如此,我並不存有任何妄想能夠扭轉偽科學當道這個已然不可逆的局勢。就好比湍急溪流中的一顆石頭,這個網站可以讓“有緣人“抱住,不致被沖入深淵。所以,只要“有緣人”還願意來這個網站尋求真科學,我就樂意為他們服務。至於願景,我還是一樣,就只是抱持著隨緣的心態。當然,不可否認,我歡迎媒體來介紹這個網站,幫助度化更多“有緣人”。譬如台灣的《一心出版社》主動來找我合作,將我的文章匯集成冊,在去年底發行了「餐桌上的偽科學」。這本書在台灣曾登上排行榜第一名,而它的簡體字版大概會在今年七八月在大陸發行。第二本書也即將在台灣發行。之後,應該還會有第三本,第四本…。但是,不管是幾本,我都會捐出所有版稅給弱勢兒童青少年。所以,度化更多“有緣人”及幫助弱勢兒童青少年,就是我的願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