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昨天(2018-12-19)發表非洲豬瘟,疫苗路遙遠之後,有位讀者回應:請問1963年非洲豬瘟減毒疫苗帶來的是什麼惡果?

這個問題是針對我在文章裡說的這句話:

由於一個在1963年研發出的減毒非洲豬瘟疫苗曾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未來的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更是需要步步為營,小心翼翼,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好,我現在來解釋,這個1963年研發出來的非洲豬瘟疫苗,到底是造成了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

非洲豬瘟是在1921年首度被報導發生於肯亞。一直到1957年,第一個非洲境外的案例才出現在葡萄牙。還好,這一輪的疫情規模並不大,也很快就平息。但是,在1960年,非洲豬瘟再次襲擊葡萄牙,而且也攻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還更越過大西洋,擴散到南美洲。

此次的疫情發生後不久,葡萄牙的研究人員將分離到的病毒培養在細胞裡,希望藉此來削弱其毒性。然後,他們就把這種減毒的病毒接種到50萬頭豬。結果,這些豬非但沒有免疫力,反而成為病毒帶源者。由於它們的症狀輕微或沒有,不容易被察覺,所以就沒有被撲殺。而也就因為如此,它們成為長期的病毒散播者,使得疫情不但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劇,而且還擴散到臨近國家。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40年,一直到1994年和199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才分別成功撲滅非洲豬瘟。但是,意大利的撒丁島目前還是疫區。

現在發生在中國的非洲豬瘟並非來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而是來自處於歐亞交會的喬治亞共和國。這個在2007年爆發的疫情現在已經擴散到所有高加索地區的國家以及大多數東歐國家,包括蘇俄。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認為,可能是「一帶一路」將高加索地區的非洲豬瘟帶進中國大陸。

這次的疫情將會是格外難以平息。原因是,東歐國家的野豬已經成為傳染源(請看插圖),而它們又到處亂跑,不受控管。再加上吸血的蜱(tick)會媒介野豬與飼養豬之間的傳染。所以,光是在邊境海關設防,是不足以消弭疫情的。

Capture

參考資料:

Protection of European domestic pigs from virulent African isolat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by experimental immunisation

Blueprint and Roadmap on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for African Swine Fever

Handbook on African Swine Fever in wild boar and biosecurity during h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