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禮拜前(2018-2-5)收到侄女寄來的電郵,點擊裡面的連結後,看到一篇文章。它的標題是:諾貝爾獎得主揭開人類疾病的真正根源是…(附註:網路上有數百篇類似的文章,大多是在去年上網)

儘管這個標題一看就知道是謠言(請看讀者要求,剖析謠言),但是由於文章裡有引經據典,又有科學家及中醫師的名字,所以,我也就不得不“慎重看待”。

而既然它是有名有姓,我就循著這些人名以及一些關鍵字追查下去。結果,越追越有趣,簡直像是在看長篇科幻小說,欲罷不能。

這個謠言是多層次的(即話中有話,謠言中有謠言),而裡面的故事情節又是九彎十八拐,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陰陽交錯,誠屬謠言中之極品。

有鑑於此,如果您也想樂在其中,就需稍有耐心。

Heart cancer

我們先來看這齣戲的第一幕:

2008年,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衛斯理教授研究發現:心臟可以分泌,救人最後一命的荷爾蒙。它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而且對其他絕症也有極好的治療效果。

他深入研究后發現:心臟在非常平靜快樂喜悅時,會分泌一種氨酸荷爾蒙,能治療重大疾病和其他絕症。他的研究震驚世界,被譽為「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的科學家。

衛斯理教授的研究,源於他的好友:一對2003年時都患上了惡性腫瘤,生命僅剩下三個月的英國夫婦。他們在放棄治療后,選擇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生命中最想完成的50件事,之後與旅行社訂下合約,傾盡餘下的四萬英鎊家產,做一趟豪華的環球旅行,條件是只要夫妻中任何一位在旅程中去世,合約就自動終止。旅行社到醫院查核,認為僅剩一個月的壽命下,簽訂此旅行合約十分划算,就訂下合約。結果,原本以為只有一個月的旅行卻持續了一年半。

而這對夫婦在同情旅行社即將破產,就自動解約返回家,赴醫院檢查時,發現所有的癌細胞全數消失,原本不治的惡疾竟在旅途中不藥而癒。這個情況引起了衛斯理極大的興趣。

上面這個劇本,並不是原創,而是抄襲自一篇2010-1-18發表在「個人圖書館」(大陸網站)的文章,而它的作者是lc1231。

lc1231的「個人名片」裡印有「中醫」「經絡穴位」「養生保健」。所以,這些大概就是他的專長吧。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癌症自愈源於心臟」。所以,所謂的『被譽為「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的科學家』,就是來自於這個標題。

文章裡所提到的「衛斯理教授」以及他研究心臟荷爾蒙對癌細胞的作用,都是真有其事。(這位教授的名字是David Vesely,但是他連諾貝爾的提名都沒有過)

除此之外,整個故事都是編造的。

在2009-12-1美國廣播公司有發表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也是在講衛斯理教授研究心臟荷爾蒙和癌細胞的故事。

但是,它說,衛斯理教授研究的動機是因為他老婆在2002年死於乳癌。

所以,什麼衛斯理教授的朋友因為去旅行而治好癌,全是lc1231虛構出來的故事。

而所謂的「心臟在非常平靜快樂喜悅時,會分泌一種氨酸荷爾蒙」,當然也是lc1231編織出來的。

好,現在我們來看這齣戲的第二幕:

這對夫妻的癌症自愈故事,后被一位台灣的中醫師溫嬪容引用,她說:講到藏像系統,就會說到人的心靈。

所有臟器都有肉部首:肝、脾、肺、腎、胃、腸都有,只有心沒有。為什麼心沒有肉部首?因為中醫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這就是《黃帝內經》講的「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整體就會平穩健康。

心主神明,神明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是人物質身體與靈魂的關鍵主宰。所以所有的臟器都有癌症,但是心臟不會得癌症,當心跳停止時才確定死亡。當一個人身心安頓,心情穩定,身體就會迅速恢復強健。所以:「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自然最健康,心是最強的葯,人體都有自行修復的機制。」

這位台灣醫師關於「心臟為什麼不生癌?」的思考,與廣東民間中醫董草原的看法,驚人地相似。

上面這個劇本裡所提到的「台灣的中醫師溫嬪容」,是確有其人。

但是,儘管我竭盡所能,就是找不到溫嬪容中醫師有說過劇本裡的那些情節。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情節是假借溫嬪容中醫師的名義而編織出來的。

那,劇本裡所說的「心臟不生癌」,是真的嗎?

事實上,心臟並不是不會生癌,只是很少罷了。請看https://www.mayoclinic.org/heart-cancer/expert-answers/faq-20058130

好,為了省點篇幅,我們現在跳到這齣戲的結尾:

曾經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總結出的長壽之道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心理平衡。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這影響長壽因素佔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究竟怎麼理解?

這段劇本提到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應該是Elizabeth Blackburn。她是我在加州大學的同事,專精於研究跟細胞壽命有關的Telomere。但是,她從來沒有研究過「影響人的壽命的因素」。

儘管我極力搜索,就是找不到她有說過「心理平衡影響長壽因素佔一半」。我相信,縱然她有說過,那也就只是個人意見,而非研究結果。

所以,這又是一個假借知名人士而編織出來的故事。

不管如何,這位編劇很巧妙地將「心臟」和「心理」混為一談。只不過,雖然中西語言裡的「心」都可以是「心臟」或「心理」,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心理」是由大腦控制,與心臟無關。所以,這又是這位編劇運用以假亂真,陰差陽錯的手法,塗抹出來的幻象。

總之,這篇文章,就只是科幻小說。

您如果把它當成醫學資訊(像我侄女一樣),那可就被耍了。

後記:本文發表後6小時,有位讀者在臉書回應:林教授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我的名字googleㄧ下也出現在大陸的某篇獸醫文章中,但我根本沒有被採訪過跟說這樣的話。

我一搜索,果然找到那篇文章。可見得這種假他人之名而編造出來的“資訊”,是非常普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