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7-11-4)有位好友寄來一個視頻,問我它裡面的論點是否正確。

這個視頻的標題是:【警世片】這個吃太少 40歲開始變弱肌

看到這樣的標題,我就直覺地認為它是謠言。

因為它,“故弄玄虛”,而“故弄玄虛”是典型的謠言手法。

這個吃太少”。。。“這個”是什麼?為什麼不能明講?

它無非就是要引誘你點擊,而點擊率越高,廣告收入就越多。

這個視頻是在今年9月18日發表於蘋果日報。我把它的文字版的第一段拷貝如下:

根據統計,國內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2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狀況。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林致堅表示,40歲以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就會減少8%,70歲過後更是每10年平均減少15%。當蛋白質不夠,肌肉難以合成,平常運動量又少,就更容易引發肌少症。常見出現轉不開瓶蓋,毛巾無力擰乾,走路速度變慢等狀況。

j

首先,請問,“根據統計”,根據的是什麼統計?如果真有其事,為什麼說不出是什麽機關或單位?

再來,“亞東醫院。。。40歲以後,肌肉。。。減少。。。”,這句話是刻意地被安插在兩句“蛋白質攝取不足”之間,從而建立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又讓人誤以為這是林致堅醫師的意見。

可是,事實上,肌肉隨著年紀而減少,是一個“正常”現象。縱然在蛋白質攝取足夠的情況下,它還是會發生。

而且,另外一個事實是,肌肉隨著年紀而減少,是開始發生於30出頭,而非40歲以後。

這位作者(鄭綿綿),故意把年紀說成是“40歲以後”,來吸引“中老年人”的注意。

不管如何,“中老年人”肌肉減少,真的是因為“蛋白質攝取不足”嗎?

事實上,沒有人敢確定地說,為什麼肌肉會隨著年紀而減少。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多重因素”,包括:

  1. 負責將信號從大腦發送到肌肉的神經細胞逐漸減少。
  2. 某些荷爾蒙逐漸減少,例如,生長激素和男性荷爾蒙。
  3. 運動量逐漸下降。
  4. 攝取的熱量或蛋白質不足以維持肌肉。

雖然上面的第四項有提到“蛋白質攝取不足”,但它所指的是,“沒有能力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譬如,經濟條件不好)。

但是,會關心這個議題的人裡面,有多少是“沒有能力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朋友們三不五時就會問我,要不要吃這個,補那個。

我的標準答案永遠是:“我們的問題並非營養不足,而是營養過剩”。

現代人,大多是吃得太多,又懶得動,以至於肌肉逐漸被肥肉取代。

這才是肌少症的主要原因。(我個人的意見)

如果你因為相信這個視頻,而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我敢跟你保證,你的肌肉非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流失得更快(被肥肉取代)。

附註:對大多數人而言,包括我周遭的朋友,運動是唯一能減緩肌少症的良方。

參考資料:

Sarcopenia With Aging(伴隨年紀的肌少症)。

Sarcopenia in older adults(年長者的肌少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