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因為自己有退化性膝關節炎,所以對這方面的資訊特別重視。幾個禮拜前,他寄來一個電郵,裡面附有一個視頻,其標題是「新膝望 – 退化性膝關節炎」。
這個視頻有將近50萬的點擊率,可見它受到關注的程度。它提供的最重要訊息是,呂紹睿醫師創新發現的「內側摩擦症候群」(Medial Abrasion Syndrome)以及叫做「關節鏡內側放鬆」(arthroscopic medial release)的治療方法。
我為了能給這位朋友提供一些意見,就搜尋了有關呂醫師及「內側摩擦症候群」的資訊,結果讓我很詫異。
世界最大,最權威的網路醫學圖書館PubMed ,只有一篇標題帶有Medial Abrasion Syndrome的論文,而它的作者就是呂醫師。從這篇發表於2015年的論文裡,追溯過去相關的著作,可以發現,呂醫師最早是在2008年發表有關內側摩擦症候群的論文。也就是說,這個重要的醫學發現,公諸於世已有8年了。但是,為什麽沒有人追隨發表呢?
在一篇發表於2010年,由呂醫師口述,姜讚裕採訪撰稿的「擺放最後一塊拼圖」裡,有這麽一句話:「新療法、新觀念的推動異常艱鉅,五年前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國際軟骨修復學會(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 ICRS) 年會,呂醫師第一次有機會在國外發表,原以為這個題目應該會吸引起注意,無奈,竟乏人問津!而在國內介紹,也未引起重視」。
目前,不論是用「內側摩擦症候群」,還是用Medial Abrasion Syndrome在網路上搜尋,所得到的結果,幾乎全是呂醫師專有的。所以,這個發現如今似乎還是沒有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那,心裡不禁很納悶:呂醫師在視頻裡很清楚地說,他這個新創的手術可以造福人群。但是,為什麽這麽多年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還是沒有其他醫生跟進採用。
所以,讀者您如果有膝關節的毛病,不妨問問您的醫生有沒有聽過「內側摩擦症候群」或Medial Abrasion Syndrome。
您好: 我自己看過兩次呂醫師的診,就我所接觸到讓他開刀的病人.有許多人都說,呂醫師的新膝望.是有效果的. 他的診.有許多人的見証. 雖然還是有許多醫生,沒有採用kohp 的方式. 但是我覺得. 直接問病人吧! 而不是只有問醫生. 有太多的西醫治療是治標而不治本. 而呂醫師的方式. 違背太多骨科醫師的信念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您寶貴的分享。但是,由於病患的感覺有時是基於心理作用,所以,希望您能在一段時間之後,再次分享您的經驗。
讚讚
Is “kohp" a typo? KHPO correct?
讚讚
掛不到號 很難掛。這個醫生也有出一本書 我有買。他現在有一個團隊 醫生定期上課 就上線了。要說經過科學檢驗 時間考驗 好像沒經費做這件事
讚讚
Is “Plica Syndrome" same or different from Medial Abrasion Syndrome?
讚讚
From what I have read, it appears that Dr. Lyu chose to use the term “Medial Abrasion Syndrome" instead of the prevailing term “Plica Syndrome”.
讚讚
呂醫師在其著作中有這麼一段話:
2010年 相關論文陸續刊登,時機似乎已成熟,為了在醫療專業領域推廣理念,決定每半年舉辦一次“膝關節健康促進研習課程”,期待參加的醫療專業人員會有興趣繼續完成為期兩週的臨床實務研習課程,並正式加入執行“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的行列,以造福更多病患。豈料,連續舉辦了3次後,醫界的反應出乎意料的冷淡,得到卻是病患蜂擁而至的反效果,只得停辦。
讚讚
此療法或理論目前還是沒被醫界認可。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