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是「多重抗藥性細菌」的俗稱。

之所以超級,是因為這類細菌超級難治,超級危險。

根據一份2014年發表的英國官方文件,目前(2014年)全球每年死於「超級細菌」的人數約為七十萬,而如果沒有發展及採取有效措施,到了2050年,「超級細菌」每年將會殺死一千萬人(每三秒鐘一人),並造成100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時代雜誌在今年5月4日發表了一篇相關的警訊,標題為Why Bacteria Are More Threatening Than Ever(為什麼細菌比以前更加威脅)。

為了引導及促進「超級細菌」新藥的研發,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2月27日首度發表一份「超級細菌」的清單

這份清單裡共列舉了12種「超級細菌」,其中三種屬於「極度危急」,六種屬於「高度危急」,另三種屬於「中度危急」。

在「高度危急」的類別裡,有兩種細菌是「抗萬古黴素」(Vancomycin-resistant)。它們分別是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及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giphy-downsized

「萬古黴素」(Vancomycin)在1954年首次銷售。由於它的高效性及安全性,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位為“必需藥”。但也就是因為萬古黴素對多種細菌具有高效性,它通常被保留為“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是說,只有在其他抗生素無效的情況下,它才會被請出來。

但是,就如清單所顯示,這個“最後一道防線”,已經被突破了。

不過還好,最新出爐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有辦法可以修護這道被突破的防線。

這篇報告是在上禮拜(2017-5-30),刊登於PNAS期刊,標題為Peripheral modifications of [Ψ[CH2NH]Tpg4]vancomycin with added synergistic mechanisms of action provide durable and potent antibiotics ([Ψ[CH2NH] Tpg4]萬古黴素外周修改與添加的協同作用機制提供持久和有效的抗生素)。

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在既有的萬古黴素分子的外周,進行修改與添加,就可創造出一個持久和有效的抗生素。

這項修改萬古黴素的研究,是出自於一個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團隊。

他們在既有的萬古黴素分子的外周,逐一地進行了三次修改,而每一次修改都會增加萬古黴素的效力。

同時帶著三個修改的萬古黴素,比起原先的萬古黴素,效力增加了一千倍。

團隊的領導Boger博士說,”細菌不可能同時解決三個獨立的作用機制。 即使能解決一個,它們仍然會被另外兩個殺死。“

這個新的萬古黴素已被證實可以殺死有抗藥性的腸球菌。而且由於它的效力是原來的一千倍,所以,只要千分之一的劑量即可殺死非抗藥性的細菌。

但願其他的抗生素也能通過類似的途徑,成為「超級細菌」的「超級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