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昨天(2023-1-12)發表下面這兩篇論文:
研究論文:Effect of Fluvoxamine vs Placebo on Time to Sustained Recovery in Out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OVID-19(氟伏沙明與安慰劑對輕度至中度 COVID-19 門診患者持續康復時間的影響)
編輯評論:Lack of Benefit of Fluvoxamine for COVID-19(氟伏沙明對 COVID-19 缺乏益處)

Fluvoxamine(氟伏沙明)是治療憂鬱症的常用藥,所以在台灣是叫做「無鬱寧」。在2020年底到2022年初這段新冠疫情期間有三項臨床試驗顯示「無鬱寧」似乎可以減少新冠肺炎症狀及死亡率。所以,在美國和台灣都有醫師發文呼籲政府將「無鬱寧」納為正規的新冠用藥。更戲劇化的是,反對新冠疫苗的人士立刻抓住機會,說政府是與疫苗廠商勾結,才會拒絕使用便宜的新冠神藥(伊維菌素和氟伏沙明),而硬是要老百姓接種會致人於死地的新冠疫苗,等等。請看
一直到了2022-8-18才有一篇研究論文顯示氟伏沙明對新冠肺炎並無療效。請看
不過,就如標題所示,這篇論文是一口氣同時做了三種藥的研究,所以對每一種藥的證據力道難免就被稀釋了。昨天發表的研究論文則是專注於氟伏沙明。
這項研究的對象共有 1288人,年齡在 30 歲或以上(平均47歲)。他們是在2021-8-6 日至 2022-5-27 期間從美國的91個地點招募到的,確診為 SARS-CoV-2 感染且出現 2 種或更多急性 COVID-19 症狀且持續 7 天或較短時間。
這1288人被隨機分配至治療組(674人)或安慰劑組(614人)。治療組的人每天兩次服用50毫克的氟伏沙明,共服用10天。結果是,治療組持續恢復的中位時間為 12 天,而安慰劑組則為 13 天。所以,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患有輕度至中度 COVID-19 的門診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每天兩次使用 50 毫克氟伏沙明治療 10 天,並沒有改善持續康復的時間。 這些發現不支持在輕度至中度 COVID-19 患者中以該劑量和持續時間使用氟伏沙明」。
那篇編輯評論主要是在討論為什麼早期的研究會顯示氟伏沙明似乎具有療效,而最近的研究則顯示沒有療效。我把其中的一段翻譯如下:
另一種解釋可能是由於 COVID-19 的嚴重程度隨著時間發生變化。 COVID-19 已經演變成一種不太嚴重的疾病,而這可能是由於人群的免疫力以及病毒的變異體產生變化,並且可能是為什麼最近的研究(如 ACTIV-6 試驗)沒有顯示使用氟伏沙明有益的潛在解釋。 給藥方案的差異是一個可能但影響較小的因素。 儘管評估整個疫情的研究存在困難,但氟伏沙明的全部證據並不支持其目前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的 COVID-19。 尤其是現在有了證據堅強的抗病毒治療替代品,如利托那韋增強的尼馬曲韋、瑞德西韋和莫努拉韋。(註:「利托那韋增強的尼馬曲韋」就是輝瑞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請看新冠口服藥:輝瑞與默克,優劣與禁忌(上))
所以,氟伏沙明到底有效還是沒效已經不重要,因為現在已經有了確定有效的Paxlovid。還有,有一個目前叫做VV116的口服藥也已經完成三期試驗,結果顯示其療效不亞於Paxlovid,而安全性卻高過Paxlovid。請看中國研發的口服瑞德西韋,吉利德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