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五(2022-7-22)臉書朋友Andy Wolf寄來四則關於阿茲海默症論文造假的資訊。不久後又有另外五位讀者寄來電郵或在網站留言,希望我對這件事發表意見。

我先請大家看自由時報在2022-7-22發表的科學界驚天醜聞!阿茲海默症關鍵論文疑造假 誤導外界16年。它的第一和第二段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神經科學家萊斯內(Sylvain Lesné),2006年在頂尖期刊《自然》上發表有關阿茲海默症的論文,直指患者大腦中出現的β澱粉樣蛋白是致病的主因,此後的研究發展多關注在如何消除β澱粉樣蛋白,但如今另一頂尖期刊《科學》踢爆萊斯內論文的大量圖片可能造假,若確實如此,那麼學界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方向等於是被誤導了16年之久。《科學》專文指出,美國范德比大學神經科學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去年接觸到阿茲海默症實驗性治療藥物Simufilam,便在各大期刊上查詢Simufilam的相關研究圖片,沒想到最後發現數十篇期刊論文有明顯經過修改或重複的圖像。」
再來,我請大家看HungYin Tsai在臉書發表的「這幾天科學界發生一件大事。原本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完全不瞭解,直到 2006 年,有一位科學家終於發現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因為大腦裡的 β澱粉樣蛋白沉澱所引起,並將這篇研究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於是這十幾年來各大醫院、藥廠、學術研究投入無數科學家的青春和不知道幾個億美金的經費,想辦法檢測和消除大腦內的 β澱粉樣蛋白,結果這麼多年過去,卻發現這篇研究的圖片是造假的!如果最終證實 β澱粉樣蛋白和阿茲海默症沒有半點關係,所有關於 β澱粉樣蛋白的後續研究、藥物開發的投入很可能都是付諸東流,在這十幾年間招募來的臨床實驗參加者也都背上了不必要的健康風險,參與一項對人類未來和自己症狀都毫無幫助的實驗。」(註:這篇文章有4400個贊,153個留言,和2800個分享)
從這兩篇文章裡的「誤導了16年之久」和「付諸東流」就可看出,它們認為這次的造假事件可能會抹殺多年來無數科學家辛苦建立的「阿茲海默症的澱粉樣蛋白理論」。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用Amyloid(澱粉樣蛋白)和Alzheimer’s(阿茲海默)這兩個關鍵字在PubMed搜索,共搜到61880篇論文,而最早的一篇是發表於1954年。然後,我再用那位被踢爆的科學家的姓名Lesné 以及Amyloid做搜索,結果搜到31篇,而最早的一篇是發表於2003年。
也就是說,以論文篇數而言,這位科學家在這個領域的份量也只不過是兩千分之一,而就論文發表資歷而言,這位科學家是整整晚了49年的後生晚輩。那,請問,HungYin Tsai所說的「原本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完全不瞭解,直到 2006 年,有一位科學家終於發現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因為大腦裡的 β澱粉樣蛋白沉澱…」,是正確的嗎?
有關澱粉樣蛋白在阿茲海默症病因學所扮演的角色,最新的綜述論文是2016年發表的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t 25 years(阿茲海默症的澱粉樣蛋白假說25 週年)。它裡面有這麼一句話:「一個多世紀以來,儘管已知各種系統器官中不同蛋白質組成的澱粉樣蛋白逐漸積累會導致破壞性疾病,但 George Glenner (Glenner & Wong, 1984) 提出的想法是,在阿茲海默症中積累的特定澱粉樣蛋白( Aβ) 可能是致病原因。」
從這句話就可看出,「大腦裡的 β澱粉樣蛋白沉澱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致病原因」是早在1984年就被提出來了。那,我再問一次,HungYin Tsai所說的「直到 2006 年」,是正確的嗎?
還有,在這篇綜述論文裡,那位被踢爆的科學家Sylvain Lesné是連一次都沒出現過,而他的論文也是連一篇都沒被提起過。所以,不好意思,說得難聽點,他和他的研究似乎是不值一提。事實上,他研究的是冷門的Aβ*56,而不是最重要的 Aβ40和 Aβ42,所以也就難怪他會不被重視了。
有關澱粉樣蛋白作為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標靶,最新的綜述論文是今年3月18日發表的Immuno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argeting β-amyloid and beyond(阿茲海默症的免疫療法:靶向β-澱粉樣蛋白及其他)。
同樣地,在這篇綜述論文裡,那位被踢爆的科學家是連一次都沒出現過,而他的論文也是連一篇都沒被提起過。那,請問,在這個治療領域裡,他和他的論文有如自由時報和HungYin Tsai所說的那麼重要嗎?
這次的吹哨人是Matthew Schrag,現年37歲。他也是一直在研究澱粉樣蛋白和阿茲海默症,而從2006年起到現在共發表了21篇相關論文,例如去年的PLD3 is a neuronal lysosomal phospholipase D associated with β-amyloid plaqu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PLD3 是一種神經元溶酶體磷脂酶 D,與阿茲海默症中的 β-澱粉樣蛋白斑塊和認知功能相關)。
那,請問,HungYin Tsai所說的「所有關於 β澱粉樣蛋白的後續研究、藥物開發的投入很可能都是付諸東流」是不是表示Matthew Schrag的研究也可能都要付諸東流?如果是,那這位吹哨人是不是在自毀前程?
毫無疑問,這次造假事件是非常嚴重,但它對澱粉樣蛋白或阿茲海默症研究的影響,根本就不足以被說成「學界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方向等於是被誤導了16年之久」或「所有關於 β澱粉樣蛋白的研究付諸東流」。
那篇踢爆的《科學》專文在最後引用哈佛大學教授Dennis Selkoe說,雖然Lesné的造假是非常惡劣的瀆職行為,但澱粉樣蛋白假說仍然是viable(可行的)。他更擔心的是,正當科學被懷疑和攻擊日益增加時,這次的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公眾對科學的信任。
沒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就胡亂發表文章評論,的確是會進一步削弱公眾對科學的信任。
感謝林教授嚴謹的查證與說明,此一事件是否背後所蘊含的商業爭議是關鍵所在。
請先看今年4月紐約時報報導,對Cassava Sciences疑操縱實驗數據,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公司遭美證交會調查,也因其研究造假就與此次Science 報導 : Aβ*56是在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在腦組織中發現的第一種被證明會導致記憶障礙的物質,此一說法遭到質疑涉嫌造假,息息相關。
這是我長期關注您的大作及Alzheimer’s Disease方面研究的心得,敬請參考並指教。 https://www.nytimes.com/2022/04/18/health/alzheimers-cassava-simufilam.html?fbclid=IwAR3pwnzXsdsQJFfP3lgPqgNt-ZBIjRV9eBRiLVsEP6s6lJMwYwXwR8r_RWI
讚讚
我知道,但我這篇文章只專注在駁斥Lesne造假所引發出來的胡扯,例如「原本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完全不瞭解,直到 2006 年,有一位科學家終於發現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因為大腦裡的 β澱粉樣蛋白沉澱所引起」。
讚讚
林教授回應這些新聞,真是及時雨!!!太好了。
這幾天好多社群在傳這個訊息,很多人非常憤怒,認為全世界的科學家被矇騙了16年,j整個領域16年來的研究都白做了,最後靠外行的投資客才揭穿這個騙局。我在群組解釋完全不是這樣,但是敵不過這些危言聳聽的新聞。
大家以為科學家是白痴嗎?科學家最喜歡懷疑前人作出來的東西、厲害的科學家總是要提出新理論和證據,哪裡會落到集體受騙16年?哈哈。
讚讚
謝謝您仔細分析,其實那位Tsai 先生/小姐只是翻譯science 那篇的內容,所以才有"2006…"的說法。主要還是science 那篇提到的
讚讚
那篇Science文章既沒有說,也沒有暗示「原本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完全不瞭解,直到 2006 年,有一位科學家終於發現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因為大腦裡的 β澱粉樣蛋白沉澱所引起」。此一說法是荒唐無稽。
讚讚
當初看到阿茲海默症論文造假的資訊,就在想說年輕時讀書(早於2006),書中就提到阿茲海默症與澱粉樣變性的關係,難道全盤皆錯了嗎?至此方才明瞭,謝謝林教授闢謠
讚讚
的確是這樣。把Amyloid研究說成是起頭於2006年,實在是幼稚。
讚讚
自由時報那篇是從Science 文章的某些字句翻譯來的沒錯。但是Tsai 那篇貼文不是,是他鬼扯。
另一方面,那是Tsai他個人臉書,他要扯啥是他的自由。但是一篇鬼扯臉書貼文,可以在短時間內橫掃不相關的社群群組,引起我親戚激昂憤慨、想把遠在天邊的Lesné抓去關。這個現象更恐怖。
讚讚
是的,在自家胡言亂語絕對是OK,但把它公開出來,誤導幾千人,則是罪過。
讚讚
那篇臉書文章寫的內容有問題,可能不代表科學界這十幾年的研究方向真的無誤。第一A specific amyloid-β protein assembly in the brain impairs memory這篇論文被引用了三千多次,科學裡也寫了這篇論文影響力巨大。而根據amyloid-β protein 理論研發出來的藥物,幾乎都沒什麼用,這件事去年還曾經引發學界對美國FDA的批評,新聞鬧很大,教授想必知道。這個作者雖然不是理論的發明者,可是推波助瀾之功應該是很大的。
讚讚
請注意,我昨天發表的這篇文章是在評論那篇臉書文章,而不是科學家研究方向。
Science那篇文章也是故意誇大,但它至少沒有胡扯「原本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完全不瞭解,直到 2006 年,有一位科學家終於發現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因為大腦裡的 β澱粉樣蛋白沉澱所引起」。
FDA那件事,請看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6/12/%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6%96%b0%e8%97%a5%ef%bc%9afda%e6%89%b9%e5%87%86%ef%bc%8c%e5%b0%88%e5%ae%b6%e8%be%ad%e8%81%b7%e7%97%9b%e6%89%b9/
讚讚
就算不是生醫領域的人,wiki一下也知道beta amyloid確實和Alzheimer’s 有相當程度的關聯(association),但因果關係不知道。而且,20年來,有無數和Alzheimer’s 可能相關的因子被提出來,beta amyloid只是其中之一。科學界把他們都視為假設,從來沒有認定那一個就是病因。
藥廠開發藥物,要投入的資金龐大,選擇要針對的致病機轉時,他們只看Lesné一篇論文或他的團隊的研究結果就決定了嗎?別開完笑了!大藥廠自己有一堆科學家。
他們有的選擇抑制beta amyloid,也有的選擇其他標的。最後誰家的有效/沒效,沒有作臨床試驗前誰也不知道。沒人是先知。
讚讚
其他藥物或許是這樣,可是阿茲海默的新藥去年就有人質疑根本沒用,FDA在專家會議幾乎一面倒反對的情形下還是讓它上市。
讚讚
FDA那件事,請看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6/12/%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6%96%b0%e8%97%a5%ef%bc%9afda%e6%89%b9%e5%87%86%ef%bc%8c%e5%b0%88%e5%ae%b6%e8%be%ad%e8%81%b7%e7%97%9b%e6%89%b9/
請注意,我昨天發表的這篇文章是在評論那篇臉書文章,而不是新藥研發。
讚讚
的確是如此。那個臉書Tsai是典型的以管窺天。
讚讚
若Sylvain Lesné的論文造假屬實,確實對於於自身的學術生涯及當初接受論文出刊的自然雜誌的公信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誠如林教授所提,Sylvain Lesné所研究的並非現今認為致病的主流特定澱粉樣蛋白。當初他選擇研究的特定澱粉樣蛋白未讓他聲名大噪,事隔多年卻因疑似照片造假而出名,應該也是始料未及。
從另一方面來看,從1954開始至今,累積了海量的澱粉樣蛋白和阿茲海默症病因的關聯性研究,如果Sylvain Lesné當初的論文夠有份量,早就被研究者挑戰到雞蛋裡挑骨頭的程度,不會十幾年後才被發現有照片造假的嫌疑。
讚讚
沒錯,您的這句「如果Sylvain Lesné當初的論文夠有份量,早就被研究者挑戰到雞蛋裡挑骨頭的程度,不會十幾年後才被發現有照片造假的嫌疑」是一針見血,道出那篇Science報導的扭曲與誇大,以及後續一連串的道聽途說以訛傳訛。
讚讚
Aβ cascade 只是諸多有關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假設之一,其他還有如:
• Tau hypothesis
• Inflammation hypothesis
• Cholinergic and oxidative stress hypothesis
• Reelin hypothesis
• Glucose hypometabolis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789526/
讚讚
nilcarnf 說得太好了,正是這樣,哈哈。
我覺得Science 那篇文章寫得太sensational ,像是New York Times 或 Washington post的媒體寫法。出現在科學期刊怪怪的。
故意這樣寫引起公眾注意?
讚讚
Science那篇文章的作者Charles Piller是journalist, 不是scientist。
讚讚
原來是記者寫的,難怪。
讚讚
引用通告: FDA 批准阿茲海默新藥,但願不會重蹈覆轍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