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志醫師昨天在臉書推薦我的新書。我認為他的貼文能帶給讀者非常重要的啟示,所以,在徵得他的同意後,將其轉載於此。

推薦林慶順教授的新書《健康謠言與它們的產地》。今天7月1日於各大書局上市。博客來可訂購也有電子書 ( https://bit.ly/3ys3suP )
我曾被林教授打鎗。我寫過Fluvoxamine (無鬱寧)治療新冠感染有三成療效的文章,預備成為輝瑞P藥和莫克M藥之後的第三神藥。有讀者去求証林教授,林教授在書中108頁的回答是無鬱寧的確有頂尖期刊背書,但提出最新資料,美國FDA不給過無鬱寧治療新冠感染的EUA ….(哭哭)。
正確,我被打鎗的心服口服。我在看防疫急門診時,確診的高風險病人總是花時間調整原先用藥(在電腦軟體幫忙檢查交互作用下),全部100%開立美國台灣FDA通過EUA,WHO背書的輝瑞九成療效P藥,之後追蹤沒有一個病人住院(住我們家萬芳醫院)。根據客觀數據來排序最佳治療策略,只有確診病人不符合高風險資格,又想得到治療來降低風險,我才會自費開立便宜的學名藥無鬱寧給他們(P藥自費要兩萬多,但自費也不給開,F藥一個療程1,000搞定)。
台灣的醫師們很努力,處方輝瑞P藥的比率是世界第一,遠高於歐美。而急診和重症病房的所有醫護團隊,幾個月來也是拼盡洪荒之力,沒有人退卻,就算自已確診還是有不少人上工照顧染疫病患,但求減少同胞重症過世。我們想辦法做到實証醫學的要求,但還是有幾千人過世。醫療水準不及之處,只能希望未來科學能再進步減少遺憾。
林慶順教授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已退休),擔任60餘家國際醫學期刊評審(含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 https://professorlin.com/ ) 無償查證期刊文章,為讀者澄清健康謠言,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千篇文章,整理成4本《餐桌上的僞科學》系列暢銷書。
《健康謠言與它們的產地》是最新的醫學報告和謠言澄清集結。看林教授的書,是種享受,我之前一試成主顧,很快買齊了《餐桌上的偽科學》四本套書。林教授堅守實証醫學原則,客觀地解答許多營養學的迷思,也破除許多流行的醫療假訊息,火花四射,讀來相當過癮。林教授有著豐富的醫學史知識,針對一個問題旁徵博引,串起線索展開收合,讓讀者跟著他也變成了夏洛克·福爾摩斯。
我被打鎗還推薦?沒辦法,實証醫學就是這麼嚴格,這麼剌激,這麼殘酷。講究真相,不迷信大師。科學總在進步中。偉大如牛頓者,萬有引力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鎗。更偉大的愛因斯坦,不相信量子糾纏也被量子力學打鎗。英國之光AZ,不也是被美國FDA打鎗嗎?我們現在的先進醫學知識,過了200年,可能一半以上都會被未來的研究打鎗。
這兩天公佈的醫學期刊排名,Lancet 刺胳針/柳葉刀重回排行榜第一名。為什麼叫Lancet ?因為Lancet醫學雜誌創刊於1823年,當年最主流的是放血療法,這個天花病人用刺胳針放放血,那個頭痛病人也用柳葉刀放放血,放到病人都貧血,每個醫生身上必配的工具Lancet ,自然成了期刊名稱。現代小學生看了放血療法會覺得很好笑,但200年後的小學生,看2022年的醫療手法,會不會也笑出來?
《健康謠言與它們的產地》除了教我們分辨醫療假消息和醫療詐騙,也站在科學知識前沿,訓練我們批判式思考,慎思明辯。台灣兩年來電視廣告購物台和網站文章,充斥各種網紅專家背書的無效產品。在這個當下,林慶順教授的系列叢書更顯得重要。我強力推薦,希望家人身體健康,不想花冤枉錢又傷身的讀者和專業醫療人員,都能好好思索林教授的忠告。
以現今科學實事求是
讚讚
對林教授與潘醫師的思辨精神,真心無限敬意!我是在教授之前「清冠一號」數篇發文裡得知了潘醫師的YouTube解釋影片(我沒有Facebook),雖然目前人不在台灣無暇關注疫情,但「清冠一號」事件使得我挺震驚科學可以被opinion-based and power解釋的程度 (Alternative Math),小小聲:竟然比小綠人標準還低。
感謝您們!Sir, 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pro bono for the public).
打鎗是一種實證醫學求事必要的過程。
「過了200年,可能一半以上都會被未來的研究打鎗。」“More doctors smoke Camels than any other cigarette” says all. 另,分享一部美國影集《The Knick》,裡頭提及 “In 1990s, cocaine was regularly sold in pharmacies – no prescription needed." And later… the treatment to cocaine addiction is heroin.
精神科專科的潘醫師,應該會對《The Alienist》、《Freud》、《Masters of Sex》這些精神醫療歷史的影集更深有同感!?一點小分享~
讚讚
雖然個人也對「小綠人標章」的功效宣稱不太認同!動物/寵物健康食品不等於是人類健康食品,動物實驗結果與人體生理作用有非常大距離的落差,絕大多數動物實驗有點功效的結果到了人類階段都是無效。無論是WHO、美國FDA、歐盟等世界各大主要官/學/非營利組織頻頻警告並且宣導動物實驗結果不等於人體功效,但台灣小綠人標章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放寬健康食品標章與宣稱的核定標準(保肝保健的實驗方式最離譜),而非為人民進行偽科學對抗不實宣稱的把關,「產品以動物及體外實驗的結果顯示」也可以合法宣稱(標準是要有多低?)例如魚油在全世界都無法取得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等標章,嚴謹的科學證據/分析回顧不斷推翻,科學共識無法支持,但在台灣魚油卻可以輕易取得健康食品標章,宣稱療效。兒茶素、益生菌、無糖豆漿… 太多相似東西。縱容沒有科學共識、實證支持的聲稱,放寬業者商品的合法廣告宣稱,並以標章為其背書,作為偽科學宣稱的推手。當世界各國食藥署正在想辦法試圖立法約束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的不實療效宣稱,小綠人卻(標章申請與定期規費)合法保障不實宣稱。對快速增加且氾濫的小綠人標章很失望,喪失了信任。我記得自己離開台灣前看到一瓶成分只有:黃豆、水的無糖豆漿取得健康食品標章,哪一天如果市面上出現 “medical beef” 也順理成章了唉~看了潘醫師對清冠一號的影片,漸漸無法理解台灣藥證規範、健康食品標章的標準。例如:「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的宣稱,小字樣的標示說明都有「在嚴謹的營養均衡與熱量控制,以及適當的運動條件下,適量攝取本產品有助於不易形成體脂肪。」但是一般大眾只有看到「不易形成體脂肪」,而忽略了條件句。事實上這個條件句,適用於所有產品,只要嚴謹的營養均衡與熱量控制,以及適當的運動條件下,廢話嗎?當然不容易形成體脂肪。食藥署說有小字加註是動物實驗上的結果,但… 老人家,不要說老人家。一般人會去看迷你小字嗎?廠商會去highlight小字嗎?
不好意思囉嗦了一下,看到潘醫師突然有感而發!
讚讚
引用通告: Elliot留言集錦12:小綠人真的健康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氟伏沙明抗新冠?剛出爐研究:缺乏療效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