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baalchen昨天(2022-5-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晚輩又來叨擾了,今日收到一篇標題為"大型研究警告:mRNA疫苗讓數十億人的生命可能處於危險之中"的訊息,如此大的標題,實令人心惶惶,只好來此尋求林教授指點,晚輩在此先謝謝您抽空回復.因內文頗長,晚輩轉貼至google文件之上,還請移駕觀之。」
這位讀者所說的「大型研究」,其實就只是一篇回顧論文,但卻被刻意誇大了。關於這篇論文,已經有好幾位讀者,包括三位醫師,來徵詢過我的意見,而我都只是私底下跟他們回覆。現在因為有人將這篇論文的摘要和結論翻譯成中文,並以驚悚的手法在臉書發表,所以我才決定在這裡公開回應。

發表這篇驚悚文章的人是Chun-Wei Sun,而他自述的職業是Hair Transplant & Restoration consultant(頭髮移植和修復顧問) 。我看了他最近的幾篇貼文,都是在警告新冠疫苗有多危險。
他是在前天(2022-5-1)發表「!!大型研究警告:mRNA疫苗讓數十億人的生命可能處於危險之中!!」。他在這個標題下面說:「抱歉沒有好消息,我很沉重的分享這篇最新的資料,希望大家的孩子能救就救,別再姑息養奸。請勿再以為mRNA疫苗傷害可逆,這是對人體永久的傷害。我很驚訝研究的結論,會是這麼強烈的措辭(如同標題所示)。4/15 由台灣廣達電腦 The Project Qmulus 計劃贊助的麻省理工學院與其他醫學研究機構、醫療慈善基金會,整理了231篇疫苗傷害文獻報告,統整了所有研究資料在science direct發出的文獻警告。」
上面這段話裡的「抱歉」,「沉重」,當然是要顯示作者的誠懇和語重心長,但是,他所說的「這麼強烈的措辭(如同標題所示)」,卻是值得商榷。雖然他在標題裡用了4個紅色的驚嘆號來顯示「強烈」,但是他的「措辭」卻用了「可能」這樣模棱兩可的字眼。那,既然是「可能」,就表示「不一定」。「不一定」還能算是「強烈」嗎?至於這段話裡的「台灣廣達電腦」,我等一下會討論。其實,唯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篇臉書文章竟然完全沒有提起這篇疫苗論文的作者是何許人。如果這篇疫苗論文真的是如此重要,那就應該讓我們知道作者是否具有相當的學術資格。
這篇論文是在2022-4-15以電子版發表,而正式的發表是要等到6月。它的標題是Innate immune suppression by SARS-CoV-2 mRNA vaccinations: The role of G-quadruplexes, exosomes, and MicroRNAs(SARS-CoV-2 mRNA 疫苗的先天免疫抑制:G-四鏈體、外泌體和 MicroRNA 的作用)。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要把這篇論文解釋給普羅大眾了解,是需要費很大的功夫。
這篇論文共有4位作者,但是,以我40多年發表及評審論文的經驗來判斷,第一作者Stephanie Seneff是唯一的真正作者,其他三人就只是掛名。所以,在同時考量節省篇幅的情況下,我就只討論這位第一作者的學經歷。
Stephanie Seneff是電腦科學博士,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電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縮寫成CSAIL)擔任資深研究員。
Chun-Wei Sun在臉書發表的那篇文章裡有特別提到「疫苗傷害文獻報告」是由台灣廣達電腦贊助,而這當然就會讓人以為廣達電腦是支持新冠疫苗有害論。只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正規的醫學期刊都有規定作者必須透露是否有利益衝突,包括研究經費的來源。Stephanie Seneff是CSAIL的資深研究員,而CSAIL是有接受台灣廣達電腦的贊助,所以這篇論文也就據實陳述Stephanie Seneff的研究是有得到廣達電腦的資助。那,您會因此就認為廣達電腦是支持新冠疫苗有害論嗎?
不管如何,我用Seneff為關鍵詞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做搜索,共搜到15篇論文,而她是其中7篇的第一作者。從這15篇論文的期刊,標題,和文摘就可看出,它們都是用電腦程式來推演某一物質和某一疾病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的結論頂多也就只是「假說」。但很不幸的是,這些假說全都是與實際臨床證據相左。
在Stephanie Seneff的維基百科裡有一個項目是Response from scientists and academics(科學家和學者的回應),而它的內容是:【臨床神經科醫師Steven Novella 批評 Seneff使用有限數據的廣泛統計推斷來做出「相關就是因果關係」的假設,…。藥物化學家 Derek Lowe 博士批評 Seneff 的論文扭曲了其他研究的結論,…。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撰寫的一篇論文批評Seneff的草甘膦健康風險研究是「一種基於三段論的演繹推理方法」和「充其量未經證實的理論、推測或根本不正確」。消費者聯盟高級科學家Michael Hansen博士形容Seneff和她的草甘膦研究為「瘋狂」、「真正精神錯亂」和「危險」。】
我在上面有說,從標題就可看出這篇新冠疫苗論文不是一般人看得懂的。所以,如果您是具有相關的科研基礎,而又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那就請看David Gorski醫生在2022-4-25發表的Scientific review articles as antivaccine disinformation(科學回顧論文作為反疫苗虛假信息)。您會在裡面看到詳細和深入的科學分析。
感謝您抽空回覆
讚讚
⟨以我40多年發表及評審論文的經驗來判斷,第一作者Stephanie Seneff是唯一的真正作者,其他三人就只是掛名⟩
可是人家文章裏已經明白陳述前三位作者都對此文有充足的貢獻:
S.S., G.N and A.K. all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writing of the
original draft. P.M. participated in the process of editorial revisions.
而且這並不是第一篇對 mRNA 疫苗的中、長遠副作用的質疑。到目前為止 VAERS 蒐集的都是短期的副作用。
讚讚
當然是要這樣陳述。別傻傻了。
讚讚
作者親身的陳述 vs 您的臆測
讚讚
作者親身的陳述?
你以為她有其他選擇嗎?
讚讚
林教授您好,在聯合報上看到這樣的文章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1/6286464 ,我去看了一下覺得這個研究真的很兒戲,用問卷就能夠判斷自律神經失調。可以請教您的看法嗎?有很多醫師專門醫治自律神經失調,有這個病嗎?感恩!!
讚讚
是的,這種問卷調查的東西,看看就好,沒啥意義。
那些專門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醫生,無非就是開維他命處方。
讚讚
最近有人也去查了這篇報告相關作者以及編輯的背景
查到的結果很有趣,掛名的幾個作者跟期刊的編輯也有問題
1.這篇報告投稿的是食品與化學相關的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責任編輯Jose Luis Domingo也是反疫苗人士,曾經在期刊上徵求疫苗潛在毒性的報告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22000035
2.通訊作者Peter A. McCullough是反疫苗的心臟科醫師,Greg Nigh是自然醫學的執業者(我不想用醫師來稱呼這種人)
其他我就懶得吐槽了,基本上看到自然醫學就可以明白又是一則謠言
讚讚
讚讚
引用通告: mRNA 疫苗讓免疫系統失靈?科技新報散播謠言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新冠疫苗造成免疫系統失靈?MIT研究的真相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