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2-2-19)在LINE群組看到一個影片,標題是「一條領帶救心肌梗塞!國外盛行“缺血適應法” 」。
這個影片其實是三年多前(2018-11-27)的中天新聞,而且已經被台灣衛福部在2018-12-14要求下架,所以原本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已經被刪除。但是,很顯然,還是有人是如此好心腸,想盡辦法通過別的管道來分享這個“可以救回一命”的“缺血適應法”。

影片的主角是江守山醫師,而字幕上顯示他是毒物科醫師,儘管他其實是腎臟科。但不管是什麼科,江醫師說:「我們把手部用一條繩子、領帶、絲巾,給他綁,綁到我們脈搏摸不到,然後這樣持續5分鐘,這樣就可以製造足夠的缺血訊號,來幫助其他我們受傷害的器官。」
接下來,記者說:「這個方法是國外盛行30年的缺血適應法,缺血適應法很簡單,只要拿長條狀的東西,用力綁在患者的上手臂,要緊到摸不出脈搏,就這樣持續五分鐘,手掌稍微發紫,然後放開,五分鐘之後再綁,不斷重複,直到救護人員趕到為止」。
然後,江醫師說:「這個缺血肢體裡面的細胞,會釋放很多的所謂的細胞之間的信號因子,這些東西就會流到全身,尤其流到缺血的部位,讓這些細胞可以忍受缺血的傷害。」
江醫師又說:「胸悶,或一隻手一隻腳不會動,代表他已經中風了,這個急救方法它是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梗塞性中風都可以做」。
然後,字幕就出現:「領帶能救命!“缺血適應法”美國列急救SOP」,一直到影片結束。
這個新聞出來之後的第五天(2018-12-2)MyGoPen網站就將它定位為謠言,而之後的兩個禮拜裡一些所謂的健康網站和媒體也陸續跟進,發表所謂的打臉文章。台灣衛福部也在2018-12-14發表回應「一條領帶救心肌梗塞,國外盛行缺血適應法」報導:查非科學實證之急救方法。
這些闢謠文章都很正確地指出這個所謂的“缺血適應法”並非“國外盛行“,也不是” 美國列急救SOP“,但是,其中的幾篇文章及一些影片有引用幾位醫師,說“缺血適應法”是毫無科學根據,或只是根據30多年前沒被證實的研究。這些醫師的說法是非常值得商榷。
事實上,“缺血適應法”指的是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而也有少數論文將它寫成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所以,這兩個醫學名詞比較恰當的翻譯應該是「遠程缺血預適應」以及「遠程缺血適應」。
這個方法的雛形是首次出現在一篇1986年的論文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 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缺血預處理:缺血心肌致死細胞損傷的延遲),而目前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總共是收錄了大約一千三百多篇相關論文,包括今年還不到兩個月就已經發表的13篇。但是,幾乎所有臨床研究論文都是在探討如何用這個方法來輔助手術,而不是用來急救心肌梗塞或中風。
儘管如此,目前的確是有兩個中風急救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在西班牙進行的是REMOTE Ischemic Perconditioning Amo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n Catalonia: REMOTE-CAT PROJECT(加泰隆尼亞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遠程缺血預適應:REMOTE-CAT PROJECT)。註冊號碼是NCT03375762。
在丹麥進行的是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sham-controlled trial on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RESIST) – Rationale and study design【一項針對急性中風患者 (RESIST) 的遠程缺血適應的多中心、隨機、假對照試驗 – 基本原理和研究設計】。註冊號碼是NCT03481777。
也就是說,雖然「一條領帶救心肌梗塞」是偽科學,但「遠程缺血預適應」(“缺血適應法”)卻是如假包換,目前還在進行研究的真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