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在台灣時間2021-10-20禮拜三早上10點到11點半舉辦「新興菸品可否成為減害的選擇?」線上專題討論會,而我是第一個議題的主講人。請看《電子煙可以減害嗎》演講影片

我在演講裡有說,擁護人士認為電子煙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幫助戒菸,而英國的衛生部也很明確地做出這樣的表示。他們所引用的最有力證據之一是一篇2019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論文A Randomized Trial of E-Cigarettes versus Nicotine-Replacement Therapy(一項電子煙與尼古丁替代療法的隨機試驗)。

這項在英國進行的研究共招募了886位參與戒菸計劃的人士,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使用電子煙,另一組使用尼古丁替代品(貼片、含片、口香糖等等)。在使用這些產品3個月,同時接受每週一次的行為支持治療4個多禮拜之後,一年內不再吸傳統香煙的成功率,在電子煙這一組是18%,而在尼古丁替代品這一組則是10%。

需要注意的是,參與這項戒菸研究的人是在一個被監督以及有行為支持治療的環境裡進行的。那,如果是在一個完全自由、開放、自然的環境裡,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我演講完之後才發現,就在當天有一篇與這個議題息息相關的論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Incidence of Cigarette Smoking Relapse Among Individuals Who Switched to e-Cigarettes or Other Tobacco Products(改用電子煙或其他煙草產品的個人吸煙復發率),而且還有一篇伴隨的編輯評論:Can e-Cigarettes Help Adults Who Smoke Successfully Quit All Combusted Tobacco Products?(電子煙能幫助吸煙的成年人成功戒掉所有燃燒性煙草產品嗎?)。

這項研究的調查對象是一萬三千多位PATH計劃的參與者。PATH是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煙草與健康的人口評估)的縮寫,而參與者是在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招募自美國各地的吸煙人士。這些人每年一次在住家接受研究人員的訪問,回答關於菸品使用的情況。

調查發現,在控制一系列潛在的混雜因素後,與那些保持無菸(即未使用電子煙或任何其他非香煙煙草產品)的前吸煙者相比,改用電子煙在接下來的一年隨訪中使重新吸煙的複發率高出 9.3%。

對於這樣的結果,那篇編輯評論做了相當寬泛的討論。但為了節省篇幅,我就只請大家來看這一段:「從衛生政策的角度來看,這項研究結果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FDA 面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雖然電子煙不能以戒菸工具的名義來進行廣告宣傳,但許多吸煙的成年人開始使用電子煙來幫助他們戒掉燃燒性的香煙。事實上,如果在無人監管或現實環境中使用電子煙不會增加戒菸率,甚至可能會增加複發率,那麼允許將其當作消費品來銷售可能會對人口造成傷害。可以爭辯說,電子煙降低人口危害的潛力,需要它們能夠成為一種“顛覆性技術”,以取代香煙成為首選的尼古丁輸送裝置。在現代香煙中,煙草業創造了一種高效的藥物輸送裝置,但即使是改進的電子煙,也無法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使用電子煙的人口模式表明,他們主要還是使用傳統煙,而只有在不可以使用傳統煙的情況下才會使用電子煙。」

從這段評論就可看出,雖然電子煙在控制的環境裡(有監督和心理諮商)顯示出有助於戒菸,但在現實環境裡,卻更容易導致死灰復燃。也就是說,雖然電子煙是有幫助戒菸的潛力,但要達到較高的成功率,還是需要醫療方面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