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1-9-7發表無症狀患者也會有新冠後遺症?名醫又發謬論,駁斥一位醫生對於新冠肺炎後遺症的錯誤論調。兩三個小時後臉書朋友羅先生就回應《為何幼兒染疫後,至今未發現任何「重症」者需住院??》。隔天,讀者Jessica也在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留言:「想請問若兒童確診COVID-19大多都是無症狀或輕症,那輕症的部分會有後遺症嗎?目前是否有研究顯示相關數據呢?謝謝!」

我想,讀者之所以會關心兒童新冠肺炎,應該是跟最近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感染有關。但是,羅先生所說的《至今未發現任何「重症」者需住院》,並不是兒童新冠肺炎的真正情況。
美國CDC有一個網頁叫做Provisional COVID-19 Deaths: Focus on Ages 0-18 Years(暫時COVID-19 死亡人數:聚焦0-18 歲年齡段)。它列舉了從2020-1-4到2021-9-4美國各年齡層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死亡人數:
0-4歲: 148
5-18歲: 338
19-44歲:19,994
45-64歲:120,515
65-74歲:144,020
75歲以上:358,842
總人數:643,857
從這些數據就可看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還是有可能致命,只不過案例是遠遠少過於成年人(註:我駁斥的那位醫師也曾發表文章說年輕人的死亡率比老年人更高,請看醫師胡扯新冠肺炎:年輕人死亡率更高?戴口罩運動致死?)。
至於讀者Jessica所問的《兒童新冠肺炎會有後遺症嗎?》,由於這方面的案例不多,所以相關研究也就很少。根據我在PubMed的搜查,第一篇相關論文是發表於今年3月,而它的標題是Cas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suggest that children may experience similar long-term effects to adults after clinical COVID-19(病例報告和系統評價表明,兒童在臨床 COVID-19 後可能會經歷與成人相似的長期影響)。
這篇論文包含了五名瑞典兒童的病例報告以及他們父母所報告的長期症狀。這五個兒童的中位年齡為 12 歲(範圍 9-15),四個是女孩。 他們在臨床診斷出 COVID-19 後出現了 6-8 個月的症狀。 沒有人在診斷時住院,但後來有一個因心肌周圍炎而入院。 所有五個孩子都有疲勞、呼吸困難、心悸或胸痛,四個孩子有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無力、頭暈和喉嚨痛。 有些人在 6-8 個月後有所改善,但他們都感到疲勞,沒有人完全回到學校。
第二篇相關論文是今年7月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Preliminary evidence on long COVID in children(兒童長期 COVID 的初步證據)。這項研究共調查了129名感染新冠肺炎的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在初診後 60 至 120 天內評估的 30 名兒童中有 20 名至少有一種持續症狀(13 名有一種或兩種症狀,7 名有三種或更多); 68 名兒童中有在診斷後 120 天或更長時間內至少出現一種症狀(21 名有一種或兩種症狀,14 名有三種或更多)。 在診斷後 120 天以上的 68 名兒童中,有 29 名仍然被這些症狀困擾。
第三篇相關論文也是今年7月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Long-term Symptom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兒童和青少年感染 SARS-CoV-2 後的長期症狀)。這項研究發現在109位血清陽性的青少年和兒童中,有4位至少有一種症狀持續超過12個禮拜,而最常見的持續症狀是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以及更需要睡眠。
第四篇相關論文是上個月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Intriguing new faces of Covid-19: persisting clinical symptoms and cardiac effects in children(耐人尋味的Covid-19 新面孔:兒童持續存在的臨床症狀和心臟影響)。這項研究共調查了121名感染新冠肺炎的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他們的症狀是胸背痛、頭暈、頭痛、心悸、疲勞、氣短、失去平衡、及咳嗽。其中45位的症狀在康復後持續至少 1 個月。
第五篇相關論文是這個月才剛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Persistent symptoms in Swedish children after hospitalisation due to COVID-19(由於 COVID-19 住院後瑞典兒童的持續症狀)。這項研究共調查了55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並且住院的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它發現其中 12位病患有持續症狀。這12位中的8為覺得疲勞,而這是最常見的症狀。 6位有輕度持續症狀,與 COVID-19 的關係不確定,包括模糊的症狀,例如父母報告說儘管生長良好但食慾不振,嬰兒鼻子充血和體溫間歇性升高。 四位有多種可能與 COVID-19 相關的嚴重症狀。 所有四人都報告了疲勞和頭痛或肌痛,三人報告了認知困難。
請教教授
為什麼我打莫德納疫苗後發燒 全身疼痛好幾天 身上起紅疹 右髖關節一直到腳踝深層疼痛 像被電擊 或是內部深層抽筋 肌肉無力 已經一個多月 走路目前都跛腳 打過兩次類固醇沒有什麼效用 我平常很健康 運動跳舞都沒問題 請問這是格林巴利神經病變嗎 謝謝你
讚讚
絕大多數人打疫苗是沒有任何副作用,或只有輕微副作用。
您的情況的確像是Guillain-Barre綜合徵。
這種毛病有時候(有些人)是會拖很久,但大多是會自然緩解。
類固醇對這種毛病沒有用。
讚讚
教授您好,想請教:Thalidomide是在1950年代上市,導致全世界共產下了約1.2萬名海豹肢症(Phocomelia)畸形胎兒,直至1961年才被禁止銷售。
如今covid-19疫苗將原本疫苗所需開發測試時程從十年壓縮到短短一兩年,
如何確定不會發生如同Thalidomide在數年後才確定其是有不良影響的,
請教教授的看法是?謝謝
讚讚
海豹肢症畸形胎兒是在Thalidomide使用不久之後就被發現,而不是等到1961。
目前沒有新冠疫苗會影響胎兒的證據。我個人認為以後也不會有(只是認為,不是保證)。
任何疫苗都有風險(主要是因為個人體質),所以打或不打需要個人評估、選擇。
讚讚
教授你好:
想請教,因為前幾日有個新聞,
“AZ疫苗女爵的諫言:「不必要」施打兒童與全民第3劑"
那我家現有位13歲的國中生,現在可選擇是否打疫苗。
其中的利弊得失,還望教授指導一二,謝謝~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736096
讚讚
打疫苗的利弊得失是因人而異,所以只有當事人或其父母可以做決定。
讚讚
謝謝回覆^^,後來了解,大部分家長都同意施打了~
讚讚
引用通告: 新冠疫苗會影響生殖能力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
英國統計局的報告,這篇有對照組:https://bit.ly/2Xz9qKI
找了2萬多個人,裡面兒童的部份甚至低於對照組,沒有發表論文,不過也算官方報告了。
讚讚
謝謝
讚讚